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學者評論】許志義》小環節 大事故

更新時間:2017-08-18 10:04:01 / 張貼時間:2017-08-18 09:11:24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中國時報
1,713
稿源:2017-08-17/中國時報/許志義/中興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台電獨立董事

這次全台大停電所凸顯的問題,說明了各界一向持續關注的電力備用容量或備轉容量之外,發電廠聯外的鐵塔與輸電線網路系統,乃至於發電燃料供氣系統,這一整串的電力服務價值鏈,任何一個環節不夠強韌或發生問題,都可能引起嚴重大停電事故。

類似日昨這種突然短缺555萬瓩(包括大潭電廠420萬+台中五號機組跳脫55萬+太陽光電因日落短少80萬)發電容量的情況,即使有充足的備用容量(如基載的核能發電或燃煤發電系統),再多機組對於停電風險也是無濟於事的。

為防範未來,政府有關當局應考量這次大潭電廠420萬瓩如此大規模的供電來源,應該要有發電廠供氣燃料儲存系統。蓋舉凡公用事業(包括管線天然氣公司與電力公司),其營運模式涉及社會大眾公共利益,應該要有確保供應穩定的緩衝系統或備用系統。

更何況天然氣相對於電力之儲存系統,其技術面更臻成熟,實不宜為節省成本而降低供氣可靠性,危及發電廠正常營運。同時,台電公司允宜自行進口液化天然氣,全面負責完整的電力服務價值鏈,方符合權責一致的比例原則。此外,台灣電力系統也更應該重視配電系統,各區域分散型電源的布局與建置。

平心而論,這麼大規模的發電容量瞬間喪失,台電公司沒有讓停電的損害持續惡化或擴大,重要的關鍵設施,如重要交通運輸系統、大型綜合醫院、重要機關建築,並未因大規模的輪流限電而停擺。並且在大潭電廠跳機3個半小時後,即逐步恢復供電,翌日全面修復供電無虞,可見台電公司電力系統卸載的規畫與因應能力,燃氣複循環發電機組的強韌性,以及所有第一線員工的努力付出,亦值得肯定!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