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最新消息
  • 《發現興大錄》從興樂到心悅-蔡伊雅的種子藝術之路

《發現興大錄》從興樂到心悅-蔡伊雅的種子藝術之路

更新時間:2019-11-05 17:08:34 / 張貼時間:2019-11-05 16:52:08
秘書室
單位秘書室
3,193
 
從興樂到心悅——蔡伊雅的種子藝術之路

文/興大中文所碩士生 陳語心
    滴滴答答的鍵盤聲,本是都市這座深海的潛水錶,為每天的壓力丈量深淺;直到107年的某一天,踢踢踏踏的種子落了下來,落滿了校園,落進了辦公室,為灰白的色調添上一抹綠意。「那天同事跟我說,行政大樓前面的樹木,落下了長得好像高跟鞋的種子,還特地撿來跟我分享。從此,除了榕樹、椰子樹等尋常樹木以外,我第一個認識的就是『大葉桃花心木』。」主計室會計蔡伊雅小姐說到。曾經在上市公司、市府等單位工作,106年底因緣際會來到興大的她,就是在這樣一個翩翩旋落大葉桃花心木的3月,讓種子藝術走入生命。

興大樹,立興趣
    自被外型與落地身姿皆曼妙動人的大葉桃花心木落葉擄獲了心神,蔡伊雅不但為這些「高跟鞋」繫上了鞋帶、做了迷你木櫃安置(圖一:高跟鞋與迷你小鞋櫃),更想深入地了解「什麼季節有什麼種子」。以農立本的中興大學,此時不僅僅是她種子手作興趣的源頭,校園內平日隨處可見卻常常忽略的樹木,如森林系前的瓊涯海棠、綜合大樓邊的銀葉板根、企管系周遭的掌葉蘋婆、行政大樓後草皮的藍花楹、文學院的大葉欖仁、獸醫院的倒地鈴……都成了值得深掘的寶藏。
    而認識多年卻久未聯絡的人,竟也因種子重新繫上紐帶,如某會計系退休教授,交給她許多種子知識與手作技巧,比如那些果實需等待熟成掉落,哪些又應主動從樹上摘取等等,堪稱其啟蒙之師;亦有因種子而新結緣的朋友,如一位森林系退休教授馮老師,常送種子材料,或為其作品點評,激盪出意想不到的靈感,又如經營「台灣最美農村故事館」的同事的弟弟,分享狐尾椰子的正確處理方法乃是「放任風吹雨淋曝晒半年」,讓曾用銅刷清理狐尾椰子縫隙果肉許久的蔡伊雅恍然大悟。

邊學邊做,邊做邊玩
    「常有人說知音難尋,但我似乎沒有這個困擾,有很多人可以問,可以分享。」一旦真正投入,便會發現身邊馳援無數。如今不僅有下了班一起去尋找新玩意的同伴,還有遇見問題時能請教的導師,蔡伊雅每天都非常期待來學校「邊學邊做,邊做邊玩」的時光。
    「在工作繁忙的現代,若能來點療癒的小物,想必能使生活不再枯燥乏味。」從一開始的「高跟鞋擺飾(大葉桃花心木)」,到「魟魚磁鐵(藍花楹)」、「迴紋針盒(掌葉蘋婆)」,連吃完剩下的胡桃殼也能搖身一變可愛的烏龜、老鼠小擺件,就這樣一點一滴,本來單調的OA辦公桌精彩起來,上班的日子開始有了不一樣的生活情趣。
    除了工作更有動力,旅行亦然,「現在不管到那裡旅行,我總是會特別期待有什麼新奇的植物可以融入我的生活、融入我的作品,就好比看到一片綠油油的稻田,不僅會想起『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句話,也激起我做了這樣的一個作品。」蔡伊雅拿出手機展示,只見一個頭部、眼睛、斗笠分別由海檬果、檳榔子、羊蹄甲種子所做,圓圓大眼、頭頂斗笠的小人兒,站在由年輪、針葉鋪就的底座上(圖二:「汗滴禾下土」),「年輪底座是馮老師送的,所以完成後這個作品就送他啦!」自學種子手作的過程中得到的幫助亦令她樂於將所學所做與他人分享,而對方收到禮物時的喜悅讓她更感到快樂。

遇瓶頸,知隨順
    儘管有各路貴人相助,創作的過程也難免遭遇瓶頸。「種子除非刻意上漆、乾燥,或用化學藥劑去保存,不然以台灣濕熱的天氣,很容易就發霉腐壞,甚至長蟲。」她談到有一次把樹枝清洗曬乾,準備下次靈感來臨時備用,結果一兩個月過去,竟長出蛾來了,原來有些蟲卵除非用化學藥劑,否則再怎麼曬,依舊無法根除。
    但對蔡伊雅來說,這個瓶頸很輕鬆便化解了,「既然下一季還會再有新的生命、新的種子、新的靈感,何不就順應自然,期待下一季的新火花呢?」樹木種子都是有生命的,靈感也一樣;不用特意去保存它們,到了下一季,就又會有新的靈感。她並非將種子保存技術練得爐火純青,而是憑著一顆隨順自然的心,在付出與收穫間找到了最適意的平衡。

「玉」不琢,不成器
    蔡伊雅說:「有一天我突然想鎖定『目標』,聽說菩提——也就是棕櫚科的種子,又硬又美,我想去發現我的那顆菩提。」
    她曾經逛校園撿到了椰子樹的種子,剝開第一層皮,露出了稻草般的樣貌,再搖一搖,裡面還隱藏了一個驚喜,等到剝開稻草般的外殼,露出了一顆棕色圓錐型的種子,她開始為它打拋,等拋完第一層,種子竟露出隱隱的咖啡色,「有點像我們小時候吃的水滴型巧克力,於是我爲了那一顆種子拋了兩個小時,在想要放棄的時候,終於露出圖騰般的美麗紋路...」就這樣拋了第一顆、第二顆、第三顆,直到珠圓玉潤、紋章斑斕的手串(圖三:菩提手串)呈現於眼前。
    「三字經上說:『玉不琢,不成器。』雖然是質地美好的玉,如果不經過琢磨,也不能成為有用的器皿;人生也是如此,只要不放棄,在對的環境用對的方法持續不斷的努力,耐心的等候,時機到了自然就會成功!」她笑著總結。就跟她曾為了作出青蛙的嘴巴,小心翼翼地挑黃花夾竹桃的果仁挑了二十分鐘;在認識種子的特性後,為它們量身訂做刻字、圖騰,甚至學麻繩、鋁線、小盆栽種植,還特地去豐原火車站看各種相關展覽汲取新知一般,細雕慢琢,終能創作出富有新意、將內心想法詮釋得淋漓盡致的作品。

發現、發問、興樂、心悅
    「要說強項的話,我應該是比較會想『主題』。先有了主題,我才能明白接下來要怎麼做。」就如她於今年興大教職員工暨眷屬藝展展出的作品「興樂•心悅」(圖四:興樂 心悅),正是因為抓住了主題——對朋友、對師長以及對另一半的感謝,並將之化為藍圖,才得以創作出來。
    「我特別感謝我的先生一直支持我去做這些,也一直很喜歡我的作品。」蔡伊雅說自己從以前就喜歡手工藝,也常親手做東西送給先生,許多在日後的她看來不甚滿意的作品,他都讚不絕口,並始終妥善珍藏著。擁有來自家裡的支持,使她更發自內心感到開懷滿足,就如同那敲響銅鈸(木鱉果)、頂著一顆畫著燦爛笑臉的腦袋(瓊涯海棠種子)的小女孩兒一般。
    法國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曾說過如今人們幾乎都耳熟能詳的一句話:「這世界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在接住那一隻隻大自然的步履(大葉桃花心木)之前,蔡伊雅不曾發現種子的美妙,一旦看見了,她不僅積極發現,更踴躍發問,「一開始我看到不認識的樹木,就用『形色』app去一個個拍照、查詢它們的名字、屬性,後來去臉書的『豆豆森林』社團看人分享自己的種植成果,也會在上面提問。」說到這裡,她靈光一現,「『興大校園』app也很好用喔,雖然沒有介紹到全部,但用來掌握學校的生態環境已經綽綽有餘,學校的樹種很多樣,搞定學校的樹木,對於我們這些非本科系的人來說,已經可以打遍天下外行手了。」
    從小處慢慢積累,如今不過一年半,蔡伊雅已然能觸類旁通,獨立創作。「生活不就該如此,發現、發問,終能得到一首屬於自己的興樂,一場盛大而長久的心悅!」

 

圖1:高跟鞋與迷你小鞋櫃
圖一:高跟鞋與迷你小鞋櫃      
圖2:「汗滴禾下土」 

圖二:「汗滴禾下土」      
圖3:菩提手串 

圖三:菩提手串
圖4:興樂 心悅
圖四:興樂 心悅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