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最新消息
  • 【興新聞/台灣日報】監測生態環境補助計畫審查方式待改善學者盼群體計畫應群體審查子計畫不需逐一再審免遭犧牲

【興新聞/台灣日報】監測生態環境補助計畫審查方式待改善學者盼群體計畫應群體審查子計畫不需逐一再審免遭犧牲

更新時間:2006-01-10 08:49:23 / 張貼時間:2006-01-10 08:49:23
興新聞
單位秘書室興新聞
4,132
 
   

【興新聞】


 

監測生態環境補助計畫審查方式待改善學者盼群體計畫應群體審查子計畫不需逐一再審免遭犧牲

~ 本文業經編修  欲轉載請逕查詢稿源。謝謝~  
 稿源.台灣日報 2006-01-08 00:20    .

 


台灣生態多樣性在國際學術界是出了名的,國內也有一批生態學者長期監測台灣生態環境,並有重大發現。不過國科會的補助計畫審查方式,使得群體計畫中的子計畫常遭犧牲的命運而連帶讓群體計畫跛腳,學者盼國科會改採主審群體計畫,不需逐一再審子計畫,讓群體計畫更順暢。

國際科學界對「全球變遷研究」及「長期生態研究網」的建立特別重視,行政院國科會生物處從1988年起推動全球變遷研究,1992年第一個長期生態系研究在福山成立,
1994年再成立關刀溪(惠蓀林場)長期生態研究站,1995年成立南仁山及塔塔加研究站,加上原本由中央研究院於1992年主導的鴛鴦湖研究站,共計有5處研究站。國立中興大學森林系教授許博行表示,1995年起各研究站間互訪並定期開會,研究生也組成聯合會,架設網頁供資料分享及討論,全國研究站由總召集人負責出版簡訊,討論熱絡,國外學者也常有來訪,盛極一時,期間建立了各研究站的基本資料,成果豐碩。

最值得注意的是,全球變遷的壓力下,位處亞熱帶的資料必需由台灣提供,所以台灣的研究備受重視。而且長期的生態研究是一個群體計畫,許多關鍵子計畫(如氣象或水文監測)如果沒有通行便無法執行,整個生態系的環節將會被切斷。

許博行舉例指出,以關刀溪生態系而言,1994年成立時有11個子計畫進行,1995年再加二個子計畫,但國科會對群體計畫採個別審子計畫,每年通過的計畫有一定比例,因此勢必有部分子計畫未獲通過,未通過的教授轉做短期有成果可發表的計畫,幾年下來,長期生態學的子計畫愈來愈少,最後無法成團隊,研究站也就暫停運作。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所長金恆鑣表示,建議國科會對群體計畫應群體審查,通過經費後,再由群體計畫召集人邀集成員討論如何分配,或某項子計畫不需年年調查,讓群體架構持續進行,使整體監測資料和國際競爭力不至於中斷。

金恆鑣強調,歐美等國研究溫帶和寒帶生態,東南亞研究熱帶生態,台灣在亞熱帶的生態研究相當著名,而且這是可以在國際上一較長短的。

國科會副主委廖俊臣表示,由於相同學門的學者負責審查相同領域的計畫,群體計畫是非常好,但是整合性計畫中每個子計畫有好有壞,因此國科會仍需審慎把關;國科會主委吳茂昆也建議子計畫可再精緻仔細一點。

 


.回 興.新.聞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