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最新消息
  • 【興新聞】《聯合報》權威期刊《科學》 質疑我教授論文造假

【興新聞】《聯合報》權威期刊《科學》 質疑我教授論文造假

更新時間:2006-12-21 08:20:37 / 張貼時間:2006-12-21 08:20:37
興新聞
單位秘書室興新聞
8,615
 
   

【興新聞】


 

《聯合報》權威期刊《科學》 質疑我教授論文造假

發稿.2006/12/21 08:39  祕書室公關組  .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 2006.12.21 03:08 am



權威專業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雜誌最新一期以本周新聞的重要版面,刊出我國中興大學生化所教授張邦彥投稿到細胞(Cell)雜誌的論文涉嫌造假;這篇文章已在國內學術界廣泛流傳,許多學者擔心,未來台灣學者的學術道德將受質疑,這些頂尖學術期刊將不易再接受純台灣本土團體的論文,得向國外研究機構「靠行」。

張邦彥這篇名為「發現細菌基因轉錄起始因子作用」的論文,發現一段名為sigma的基因,可在不需RNA聚合酶的幫助下,結合並打開DNA;細胞雜誌曾稱,它改變了目前科學界對基因轉錄方式的認知。

不過,科學雜誌本月十六日刊出批評文章之後,即在國內學術圈被一再轉寄,並稱為「台灣版的黃禹錫事件」。南韓的複製先驅黃禹錫在科學雜誌上登出的文章,被自然(Nature)雜誌抓包造假,被南韓人批為「國恥」,不但整個研究團隊學術信譽掃地,此後,南韓其他學者在國際學術場合也常被指指點點。
本期科學雜誌則指出,中興大學在十月廿日出版的細胞雜誌中發表一篇有關微生物的論文,當地媒體還為他們喝采,指出這是在這分深具名望的期刊中,第一篇登出純為台灣本土研究團隊提出的研究報告;還有媒體引用校長的話說,「這項發現改寫了教科書」;但這項所謂本土的研究卻不成熟,在一些網路匿名者對此研究報告中的圖片提出質疑後,該校的調查委員會已經建議這篇論文的共同作者之一張邦彥撤回這篇論文。

文中指出,這項匿名質疑是由一位美國的中國大陸學生提出,他質疑報告中第二張圖片中數十行蛋白質片段看起來是重複複製再貼上的;另一位在網上提出質疑者也表示,第二張圖曾經過電腦軟體修改。

文中還說,在一篇由中興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趙裕展給科學雜誌的電子郵件中,稱此事件為「不幸的案例」,但趙裕展仍稱張的團隊提出了一套可重複驗證的資料,顯示他們的研究結果是正確且可重現的。


看在國內一些學者眼中,卻覺得整起事件大有蹊蹺。

曾以「嚴重藥物過敏基因發現」,投稿到自然雜誌的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鐘文宏說,一般數據或文字出現小錯誤,常在數期之後的同雜誌以「勘誤」單元刊出,像這種被其他知名雜誌以新聞方式報導的案例,十分少見。

因此,不少國內學者擔心未來的研究論文,將更不易為頂尖學術期刊接受,希望國科會能出面查明此案。「這絕對會影響到台灣學術界的聲望。」鐘文宏說,「就像現在國際期刊編輯,一看到韓國的幹細胞論文投稿就怕了。」

張邦彥:對自己論點 仍有信心

【記者陳亮諭/台中市報導】

中興大學生物化學研究所教授張邦彥昨天表示,學生製作圖檔時犯了疏失,他一切概括承受,對自己發表論點仍深具信心,「請多點時間讓我證明!」
張邦彥在今年十月發表「原核生物RAN聚合酶轉錄起始因子中的α功能特性」,指出生物由蛋白質構成,全球首度確定突變的α因子可單獨作用,為基因製造蛋白質的關鍵點,該研究成果登上生物學國際雜誌「細胞」(Cell)。日前被大陸學者指控該研究一張蛋白質反應圖片經人為修改,質疑研究造假。

張邦彥與校方調查後發現,執行實驗的學生在準備圖檔時,直接在原始數據檔中進行標示,造成部分研究數據的原始檔案不齊全。張邦彥在十二月七日主動向Cell雜誌撤回報告。

「很痛心,真得很痛心!」張邦彥昨天表示,全心投入研究十餘年,穩扎穩打地作研究,卻因學生的關係,不僅個人難過,也讓學校、國家蒙羞,「學生的錯我來承擔,對研究論點仍具信心,請外界別再炒作這議題,給我充分時間,進一步研究證實給大家看。」

【2006/12/21 聯合報】@ http://udn.com/

 


.回 興.新.聞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