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興新聞】《中國時報》雕蟲小技 成就蟲蟲大師

更新時間:2006-12-27 14:11:38 / 張貼時間:2006-12-27 14:11:38
興新聞
單位秘書室興新聞
5,089
 
   

【興新聞】


 

《中國時報》雕蟲小技 成就蟲蟲大師

發稿.2006/12/27 14:12  祕書室公關組  .

 

 

2006.12.27  中國時報 葉志雲/台中專訪

窮一生之力研究捕植蟎的中興大學昆蟲系教授施劍鎣,40年來與幾乎看不見的蟲蟲為伍,成就的「雕蟲小技」,造福無數農民,更嘉惠廣大消費者,不愧是「蟲蟲大師」。

施劍鎣很早就戴上超過500度的深度近視眼鏡,他笑說,這都是日夜觀察小得不能再小的捕植蟎成果;每天陪小蟲蟲時間,往往超過12個鐘頭,可說樂在其中。


64歲的施劍鎣從小在陽明山長大,父親任職陽明山公園管理局,他耳濡目染每天接觸園藝栽培、堆肥等工作,對昆蟲尤感興趣。高中畢業第一志願就是昆蟲系,興大昆蟲系畢業後,留校擔任助教,立志研究捕植蟎。

施劍鎣考取公費留學,進入全美昆蟲學界名校佛羅里達大學昆蟲線蟲系,專攻捕植蟎,碩博士論文寫的也都是捕植蟎;他在美發表繁殖的馬氏捕植蟎技術,當地農民現在還在使用。

施劍鎣飼育捕植蟎技術不僅美國重視,連日本亦亟欲取得,輾轉透過與他有合作關係的京都大學教授多次說項,希望分享溫氏捕植蟎技術,始終未能如願。

施劍鎣鑽研捕植蟎,一路走來,嘗遍酸甜苦辣;他說,2、30年前,以蟲治蟲的生物防治觀念未開,根本沒有人注意,遑論支持,讓他嘗盡孤獨與冷落,這幾年社會快速變遷後,農藥殘留問題逐漸受到重視,尤其加入WTO後,生物防治行情水漲船高,總算可以揚眉吐氣。

施劍鎣表示,捕植蟎雖細微,亦因不占空間,實驗室一隅就足供研究需求,透過顯微鏡觀察行為變化,其實也豐富多采,走過40載養蟲生涯,箇中冷暖只能說點滴在心頭。


.回 興.新.聞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