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媒體報導】水梯田復耕 蜻蜓小魚回來了

更新時間:2011-09-13 09:41:31 / 張貼時間:2011-09-13 09:03:04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6,117

 

   

 【興新聞】


 

水梯田復耕 蜻蜓小魚回來了

張貼.2011/09/13 09:01:11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稿源:2011-9-12/自由時報/鍾麗華/台北報導

田螺、蜻蜓、豆娘、黃腹細蟌、青鱂魚…,隨著耕作節奏,在水田裡繁殖、生長。其實農田除糧食生產外,更是擁有豐富生態的濕地環境。但隨著休耕地擴大,水田生態出現危機,林務局今年在新北市貢寮嘗試以「生態補貼」復耕,學者呼籲農委會檢討休耕政策,擴大環境生態補貼。

生態補貼 貢寮復耕見效

農田是台灣第二大生態系,僅次於森林,更是台灣面積最大的淡水濕地環境。林務局今年推動「貢寮水梯田生態復育計畫」,在二.九公頃農地上,與十一名農民合作,其中一.六公頃以不用藥的友善耕作方式續耕、復耕水稻,另一.三公頃已休耕、陸化的水梯田,重新整地後蓄水。

層層疊疊的梯田復育後,到處可見稀有水生植物—小穀精草,附近飛舞的蜻蜓超過五十種,是台灣種數的一半。廢耕多年的水田中,不僅長出鴨舌草,連幾近絕種的青鱂魚也現蹤。八十歲的農民蕭秋金被稱為「細蟌伯」,因為快要消失的黃腹細蟌,在他的田裡,一眼可看到上百隻。

「生態補貼」計畫引進歐洲、日本對農地推行的「綠色補貼」概念,參與農民只要協助水路順暢、維護田埂、割草、整地等,一期作每分地可獲六千元的補助,比休耕補助四千五百元還高。八十三歲蕭榮燦說,他罹患大腸癌才開完刀,拿到的補貼,剛好請人代耕,讓他的田免於休耕。

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特聘教授陳吉仲強調,政府應改休耕補助為「農業環境給付」,才不會浪費納稅人的錢。不只梯田,平地休耕農地如也能蓄水,就像埤塘一樣,具有儲水防洪、挹注地下水等功能。

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世新大學助理教授蔡培慧認為,農地多元價值終於受到官方肯定,顯示以環境補貼取代休耕補助,「不是不能做,而是要不要做的問題。」在政府強調糧食安全,休耕地復耕、產量提高後,價格難免受影響,需要環境補貼適時介入,提高農民收益。

農糧署長李蒼郎說,農田須長期有水,因此推行上須考量水源,還要視當地條件而定,像宜蘭農田二期作休耕,用水無虞,部分農田也會種水、養水。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