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糧收購價攀高,公糧倉庫的米堆得有如山高。(記者詹士弘攝) |
公糧收購量 創下11年新高
一期稻作公糧收購量比去年高出一.二倍,創十一年新高,部分縣市公糧倉庫大爆滿,二期作收購九月下旬展開,農民擔心倉儲不足,影響繳交公糧權益。學者預估,二期作增加每公斤兩元的烘乾費,預料農民繳交公糧意願更高,倉儲壓力更大。糧商認為,今年收購成本等於每公斤漲五元,下半年米價將會反映。
今年四月底,農糧署宣布公糧收購每公斤提高三元,當時預測全年收購量二十.六萬公噸,財政支出增加約六億元。一期作收購上週六結束,沒想到收了二十七.四萬公噸,超出全年預估量,且為去年一期作十二.四萬公噸的二.二倍。至於今年二期作,農糧署預估收五.七萬公噸,但去年就收了六.七萬公噸。
倉庫不足 二期作收購前解決
農糧署指出,公糧倉庫雖可容納一百多萬公噸,現已存放六十萬公噸,不過,卻出現地區分布不均,像竹、苗、中、彰、雲、嘉等六縣市面臨部分倉庫不足的問題,將在二期作收購前解決。
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特聘教授陳吉仲強調,農糧署嚴重低估今年收購量,而明年開始收濕穀,一期作公糧收購恐破三十萬公噸,政府沒有足夠設備,財政負擔更沉重。佛光大學經濟系主任李元和也認為,唯有全面補助烘乾、包裝及堆疊費,才不會讓稻米大量流向公糧。
收購成本增 下半年米價恐漲
米穀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劉文淵表示,收購價提高三元,加上烘乾費二元,等於今年公糧一口氣提高五元,一期作因為豐收,米價尚未波動,下半年預料會反映二元以上。米穀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吳源昌指出,若不跟公糧一起調高價格,稻米恐會流入公糧,糧商必須要和公糧拉鋸。
因為公糧收購量暴增,使得當初從行政院第二預備金支出的六億元不夠用,農糧署表示,日前已報行政院再申請十二億元,總計公糧收購經費從去年的四十六億元,增加至今年約六十四億元。
地方農會也指農糧署已指示將九十五至九十六年的公糧充作飼料米,騰出倉庫空間,避免「爆倉」。
彰化農民謝寶元說,他今年交的公糧比往年多,不過,肥料、農機用油、農藥皆漲,收購價提高的錢根本無法落袋,還不如肥料、農藥「凍漲」比較實際;苗栗農民李信武指出,他一半種越光米、一半種一般的稻米,交公糧當然交比較差的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