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媒體報導】《陳牧民》美國制衡中共 支持印度合法擁核

【媒體報導】《陳牧民》美國制衡中共 支持印度合法擁核

更新時間:2011-09-22 10:56:40 / 張貼時間:2011-09-22 09:00:31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青年日報
5,035

 

   

 【興新聞】


 

《陳牧民》美國制衡中共 支持印度合法擁核

張貼.2011/09/22 08:50:01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稿源:2011/09/22/青年日報

 

◎ 陳牧民(作者 為 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副教授

全球八個核武強權分別是美國、英國、法國、俄國、印度、以色列、巴基斯坦和中共,其中,擁有核武數量最多的美、俄兩國簽署戰略武器裁減條約(START),讓全球無核化理想露出一絲希望。不過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主任諾德日前卻悲觀指出,有意義的全球裁核在近期仍難達成,因為長年劍拔弩張的印度與巴基斯坦所處的南亞地區,是﹁全球唯一有核武軍備競賽﹂的地方,且印度拒絕簽署防止核武擴散條約,並積極從事核武與核能研究,試圖提昇製造軍事用途的核技術,也讓國際間相當關注,印度抱持的核子戰略為何?

政策主張和平 延緩核武發展

一九九八年五月,印度政府宣布在兩天內成功進行五次核子試爆,正式成為擁有核武的國家。這個消息震驚全世界,因為自從核不擴散條約︵NPT︶在一九七○年生效後,印度成為首個挑戰該條約並公開宣布擁核的國家。在此之前,以色列雖成功發展核武,但並未正式公開宣布,印度政府原先也對外表示,不會進行核試,甚至連美國事前也未取得其核武情報。因此,這起核試引發全世界重視;印度的宿敵巴基斯坦在兩週後,也宣稱成功進行核子試爆,躋身核武國家,聯合國安理會則通過第一一七二號決議,嚴厲譴責印、巴兩國危險舉動。

其實印度早在一九五七年就著手核武研發,在特洛貝設立一座核武實驗室,由曾在英國進行研究的著名核子物理學家荷米巴巴負責,研發過程進行得相當順利,一九六五年荷米巴巴甚至宣稱能在十八個月內進行原子彈試爆,但由於政治、經濟等因素,印度並沒有真正製造出原子彈。所謂政治因素,主要是印度獨立初期,外交政策受聖雄甘地及首任總理尼赫魯影響,強調和平、非暴力、反對帝國主義的霸權作為,且執政黨內部人士並不支持發展原子彈,並譴責西方國家競相發展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行為;至於經濟因素則是原子彈計畫可能造成國家財政嚴重負擔。印度獨立之初就與鄰國巴基斯坦進行一場戰爭,元氣大傷,研發原子彈將耗費國家鉅額預算,讓許多政治人物覺得應該將國家預算用於發展民生經濟。

美支持印度擁核 戰略考量居首

一九六○年代,印度兩次面臨是否繼續發展核武的抉擇,印度政府在這兩個時間點上都選擇棄核。第一次是一九六四年,在中共成功試爆原子彈後,印度國內開始有人主張應該加速原子彈計畫,因為印度在印、﹁中﹂邊界戰爭落敗,如今宿敵又研發出強大的原子彈,對印度國防造成極大壓力,但當時反對聲音仍佔多數,印度政府最後只做出發展原子能和平用途的政策宣示。一九六八年,當國際社會開始草擬並簽訂核不擴散條約時,印度再度面臨是否應該簽約、徹底放棄原子彈研發的計畫,印度政府最後做出既不簽署,但也不反對該條約的決定,使其成為世界上極少數未簽署該條約的國家。

一九七四年,甘地夫人擔任總理時,曾進行一次代號﹁微笑佛陀﹂的核子試驗,並對外宣稱用途以﹁和平﹂為目的,此後十多年,印度的核子計畫沒有任何進展。一九八八年,總理拉吉夫.甘地︵甘地夫人之子︶在聯合國大會上呼籲全面裁減核武,卻受到各國冷淡回應,拉吉夫轉而下令國內重啟核子計畫,並以製造核彈為唯一目的。一九九五年十二月,總理拉奧決定正式進行核試,不過事前遭美國偵知,白宮盡全力阻止,使得此計畫在最後一刻被迫取消。事隔三年,印度人民黨在國會選舉中,擊敗拉奧領導的國大黨取得執政,新任總理瓦杰帕伊立刻下令進行核子試爆,但此舉使巴基斯坦立即進行核試爆做為回應,並且遭到國際社會的譴責。

當時多數國家立刻對印度進行個別經濟制裁,但是美國的態度頗值得探究,美國到二○○○年時,已取消多數對印度的制裁措施,當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當年下令進行核試的印度總理瓦杰帕伊受邀至華府訪問,美前總統小布希親自說明,將採取全新政策強化美印關係,爭取印度對反恐戰爭的支持。二○○六年,美印正式簽訂民用核子協定,美國不僅正式承認印度擁核國地位,甚至協助印度與核供應國集團︵Nuclear Suppliers Group,由四十六個擁有核子技術及原料的國家組成的集團︶談判,讓這些國家同意出售印度所需的鈾原料與技術,並要求國際原子能總署訂定只適用印度的特別檢查協定;印度則同意開放核能電廠供國際原子能總署檢查。

二○○八年間,美印兩國的國會經過激烈辯論後,正式通過民用核子協定,印度成為全球第一個違反核不擴散機制,卻能就地合法的國家。美國對印度態度的轉變其實有跡可循,除了共同打擊恐怖主義外,還有兩個關鍵因素:第一、小布希政府欲藉由承認印度核武地位,來制衡中共崛起。在美印民用核子協定談判過程中,美國當地觀察家推測小布希真正目的是聯印制﹁中﹂;印度國內也有許多人認為應靠攏美國;第二、印度自獨立以來,一向堅持推行議會民主,美國不擔心印度這樣的民主國家擁有核武,加上印度政壇長期存在反核聲浪,具有某種程度的制衡效果,使美國認為印度是個讓人放心的核武國家。

國內亟需能源 研核未必製核

對印度來說,與美國簽訂民用核子協定屬現實考量,雖然身為核武大國,但是國內無法生產足夠的鈾原料,而且其核電設施在國際社會制裁下,技術相對落後。因此,與美國簽訂民用核子協定,是印度亟欲擺脫核能發電原料供應不足的最佳方法。今年七月國際媒體指出,印度南部發現全球最大的鈾礦,若加以開發,將大幅提昇印度核能發電能力,不過更讓人好奇的是,印度是否會將鈾礦進一步用於製造核武,影響南亞區域安全與穩定?分析家表示,若印度順利開採全球儲量最大的鈾礦,將在核武及能源戰略上擁有更高的自主性,不用再仰賴核原料供應國集團的約束,更有可能進一步增加核武數量︵目前印度僅有八十至一百枚核彈頭,數量遠低於核子五強︶。但印度原子能委員會發言人指出,這些鈾礦品質不高,無法與澳洲的鈾礦相比,不能完全解決能源短缺的困境,更不可能用於核武;因此,以印度國內現況來看,若取得新鈾礦來源,恐怕還是解決國內需求為先,須用於運作中的二十座核能反應爐而不是拿來製造核武,也不至於影響南亞區域穩定,然而印度能否進一步成為核原料供應大國,仍須等到探勘結果明朗化才能得知。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