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興大學、交通大學及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共同研發「紫質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大幅提昇太陽能電池效能,只需少量光線,就可把光能轉換為電能,驅動風扇、電子鐘等日常電器用品。 (記者林毓(峰)攝) |
太陽能電池研發有重大新突破,在國科會支持下,由中興大學化學系教授葉鎮宇、交通大學應化系教授刁維光與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教授Gratzel,共同組成的研究團隊,成功提高「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達到13.1%,突破20年來光電轉換效率停滯在10%至11%的困境,成果備受國際矚目。刁維光表示,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是最新世代的太陽能電池之一,具有低成本、高效能、製程簡易、多色彩、可透視、可撓曲等,傳統矽晶太陽能電池所沒有的優勢,因此近年受到學術及產業界的廣泛注意,世界各先進國家無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研發。 刁維光說,最高光電轉換效能一直維持在10%至11%之間,而且釕為稀有金屬且具有潛在的環境污染問題,因此研究學者們無不絞盡腦汁開發新的無釕光敏染料,而其中又以紫質分子作為光敏染料的DSSC系統最具發展潛力。 刁維光指出,臺灣參與的跨國研究團隊,一舉將光電轉換效率提高到13.1%,立即造成轟動,研究成果也刊登於國際頂尖「科學」雜誌、「美國化學與工程雜誌」及「科學美國人雜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