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興大學、交通大學及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太陽能電池研發有新突破,提高「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達百分之十三點一,研究成果獲科學( Science)期刊報導。
在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經費支持下,由中興大學化學系教授葉鎮宇、交通大學應化系教授刁維光與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 EPFL) 教授葛拉佐共同組成的研究團隊,日前成功提高「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元件光電轉換效率到達百分之十三點一,今天並在國科會舉辦記者會。
研究團隊指出,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是最新世代的太陽能電池之一,具有低成本、高效能、製程簡易、多色彩、可透視、可撓曲等傳統矽晶太陽能電池所沒有的優勢,因此近年來受到學術及產業界的廣泛注意,世界各先進國家無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研發。
研究團隊以「紫質分子」取代釕金屬錯合物作為關鍵材料,突破釕金屬錯合物二十年來元件光電轉換效率始終停滯在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一困境,將轉換效率提高至百分之十三點一。
刁維光表示,他們突破轉換效率停在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一的瓶頸,在今年之前都停留在百分之十一,現在可到達百分之十三點一,讓產業界恢復信心,希望下一步可達到百分之十五的商業化門檻。
刁維光指出,染敏電池與傳統矽晶電池完全不同,其有多色彩,應用可進入家庭,像手機充電池可以是彩色,不光是發電,未來也可結合藝術設計。他們已申請美國與台灣專利,目前可應用在低電量的時鐘、溫度計及遙控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