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電池有新的突破!台灣研究團隊參考葉綠素行光合作用的原理,將「紫質分子」視為太陽能電池中的葉綠素角色,有效提高「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簡稱DSSC)」的光電轉換效率。這項研究成果於今年11月4日發表於《科學雜誌》、《美國化學與工程雜誌》、《科學美國人雜誌》,是替代能源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行政院國科會經費支持下,中興大學化學系教授葉鎮宇、交通大學應用化學系刁維光教授和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教授葛雷佐一同組成研究團隊,成功以紫質分子取代釕金屬錯合物,突破過去20年來光電轉換效率始終停滯在10到11%的困境,到達13%。
DSSC具有低成本、高效能、製成簡易、多色彩、可透視、可彎曲、無日照角度限制等傳統矽晶太陽能電池所沒有的優勢。中興大學化學系教授葉鎮宇表示,傳統矽晶太陽能電池需在高溫、真空的環境下製作,DSSC在實驗室裡就能完成,「如此一來技術、設備及材料來源都可在國內整合。」
由於DSSC可透視、可隨染料變化色彩,在外觀上可以藉由巧思設計,提升其商業化的價值。中興大學與交通大學一同設計出101大樓、台灣圖樣的太陽能電池,團隊學生李旋維說:「這些特性,可以讓DSSC除了提供電力,同時具有美觀效果。」
當全世界各國無不投入大力資金、人力研發太陽能之際,葉鎮宇表示,短期未來展望是提升光電轉換效率至15%與長期穩定性,也希望它的效益能發揮到最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