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年在宜蘭山區發現一種與「台灣黃帶天牛」非常相似的天牛,為了證明是新物種,業餘天牛研究者張開運四處尋找,卻一無所獲,直到前年夏天在宜蘭山區找天牛時,他累得躺在一棵樹下睡覺,醒來一看,尋覓多時的天牛就在頭上飛舞,睡覺的地方正是棲息地。經兩年多研究確定是新物種,並以發現者的名字命名為「開運黃帶天牛」,將在近期的法國昆蟲學術期刊發表。
二○○三年宜蘭大學學生在宜蘭山區發現新品種天牛,但研究天牛的台東大學昆蟲學副教授教授周文一及張開運怕該天牛只是變異種,為有足夠標本數量研究,兩人在北、東北部山區搜尋新品種天牛蹤跡。
將登法國學術期刊
直到前年夏天,張開運在宜蘭山區休息的樹下發現了新種天牛和棲地,確認族群存在。 周文一與張開運採集四十餘隻新種天牛進行研究,和台灣東、南部「台灣黃帶天牛」比對,發現兩者差別是新種天牛觸角較短且細,全為黑色,且翅鞘上黃色橫紋較寬,體型較粗短,生殖器上也有差異,差異都是明顯且穩定,因此確定是新物種,以發現者的名字命名為「開運黃帶天牛」,研究論文近期將刊登在法國昆蟲學會學術期刊《Annals of Society of Entomology,France》上。 發現新種天牛的張開運四十六歲,是開業獸醫師,六年前開始研究天牛。他說,「當獸醫是為了生活無慮,抓蟲才是真正的興趣」。對發現新種天牛,他高興的說,「這對業餘玩家是很大的肯定,但若沒有周文一老師幫忙,我也做不到。」
證台灣生物多樣性
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教授楊正澤表示,新物種發現需有足夠標本,還要與相近物種比對,舉證足以區辨特徵,過程繁複,新發現開運黃帶天牛,可證明台灣生物多樣性。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良恭則說,新物種發現,只要發表在國內外專業學術期刊就算,但以發表在能見度高的國際期刊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