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知名的失智症相關神經傳導物質學者、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蔡立慧。 |
自古人類就努力尋求忘憂藥,如今學者發現,一種研究中的新藥「HDAC2抑制劑」,不僅可望能找回失去的記憶,還能進一步能夠抹去傷心的記憶,最近在動物實驗上看見初步成效。
我國中研院史上最年輕院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大腦與認知科學系教授兼任所長蔡立慧,最近返台並於今天應邀至第27屆生物醫學聯合學術年會,發表該研究團隊關於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的最新研究成果。
蔡立慧自中興大學獸醫學系畢業後赴美求學,如今已是國際知名的失智症相關神經傳導物質學者,近年曾發表多篇研究於「自然」等超重量級期刊。過去12年來,她所領導的研究團隊,不但找到了失智症的致病新機轉,並透過細胞與動物試驗證實,經由環境治療與HDAC2抑制劑的藥物刺激,有助於失智老鼠恢復記憶。
蔡立慧團隊研究發現,HDAC2是調控記憶與學習的關鍵基因,失智症患者大腦內會過度表現HDAC2酵素,小鼠試驗顯示,若給予HDAC2抑制劑,稍微抑制過度分必的HDAC2酵素,使其回歸正常水準時,就有機會使失智小鼠恢復失去的記憶,具有逆轉失智症的潛力。
蔡立慧表示,失智症患者看似失去的記憶,可能從未真正消失,只是以記憶痕跡(memory trace)的型態,分散儲存在大腦各個部位。問題出在,失智症患者的大腦受損,以致各個神經元間連結遭破壞,使記憶無法被有效提取,而HDAC2抑制劑有助於修復這些消失的連結,讓潛藏在心靈深處的記憶被能釋放,也有助於強化新生成的記憶。
直到最近,蔡立慧團隊又進一步發現,HDAC2抑制劑對許多記憶相關的疾病可能都有幫助,其中最令人振奮的,莫過於創傷後症候群(PTSD)以及慢性壓力症候群(chronic stress)也具治療潛力。
PTSD患者往往因遭遇天災(如:地震、風災)、戰爭、性侵等巨大痛苦的經驗,殘存的記憶傷痕使其身心煎熬終身,容易併發其他嚴重的精神疾病。蔡立慧舉例,美國有很多軍人就深受此病所苦,近日1名美軍更瘋狂掃射16名阿富汗村民,可能就罹患此病。
蔡立慧表示,痛苦的記憶與快樂的記憶會彼此競爭,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讓快樂的記憶掩蓋痛苦的記憶。以罹患PTSD的美國退伍軍人為例,目前主要只能採心理治療,例如讓軍人戴上液晶螢幕眼鏡,在眼前重複播放戰場的景象,只是場景和諧平靜,沒有戰火肆虐,試圖抹去其痛苦記憶,但效果不彰,復發率高。
蔡立慧團隊以小鼠試驗證實,除了前述情境治療外,若能加上HDAC2抑制劑,便能加速改善患者症狀,並降低其復發率。研究人員以在密閉空間中電擊小鼠的腳底的方式,創造PTSD動物模式,當小鼠之後再重回該空間時,會有好一段時間都出現靜止不動的驚嚇狀態,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適應。然而一旦給予HDAC2抑制劑藥物後,小鼠很快就能適應、且甚少復發,意味著成功抹去被電擊的痛苦記憶。
失智症新藥研發陷入瓶頸已久,不是效果有限,就是副作用太大,例如清除β-類澱粉蛋白的抗體類藥物,藥物作用時可能連帶破壞腦血管等腦部結構,以致於可能併發腦炎,甚至導致死亡。
蔡立慧表示,HDAC2抑制劑的作用,僅是使HDAC2酵素分泌回歸正常水準,安全性相對可能較高,但仍需要後續研究驗證,目前該藥物距離完成臨床前的動物實驗尚須1到2年,等確認安全性到進入人體試驗,則可能得等再等5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