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沸揚揚幾個月,政府對於進口肉品瘦肉精的控管仍然無法取得全國民眾信任,國內一項新的實驗發現,其實肉品加熱時間愈長,如以紅燒、燉、滷等方式,肉品中殘存的萊克多巴胺含量就愈低,也就是說,使用紅燒燉滷的方式料理牛肉,攝入來客多巴胺的風險將較食用牛排為低。
根據以食物與農業為主的專業新聞平台《上下游Mews & Market》報導,由於國人喜愛食用沒有全熟的牛排,這樣的肉品中除了可能存在感染性病菌,如大腸桿菌O157,如果還有殘留瘦肉精,在加熱時間較短的情況下,吃入萊克多巴胺的風險也就相對提高。
研究團隊,包括台灣大學與中興大學獸醫學院的教授,針對萊克多巴胺遇到不同程度的加熱,以及在不同介質(如水、醬油等)中的「降解」程度(藥品毒性或藥性衰退的程度)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加熱時間愈長,萊客多巴胺的降解程度就愈高,但是最多只能達到50%,並無法完全將肉品中殘存的萊克多巴胺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