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農民返鄉務農,將享有最低基本工資保障兩年,最快明年上路!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昨天首度指出,明年開始凡是經過農會、農業改良場評核認可的農民投入農業,若月收入不到最低基本工資一八七八 ○元,農委會將補貼差額,最多兩年,以二、三十歲農民優先!
陳保基日前赴台東,一位釋迦農民拖著老邁身軀耕作,經詢問才得知他兒子在台北工作,月薪三萬仍不夠用,不願返鄉陪爸爸。於是,陳保基著手規畫農民基本工資方案,若青年農民返鄉務農,「一定補他們到最低基本工資。」
為刺激年輕農民返鄉務農,陳保基昨首度承諾「保障兩年最低基本工資」。他指出,農民無論是自願,或從農民學院畢業,凡是有心返鄉務農、創業成為大佃農,農委會將依其銷售、產值估算每月收入,若沒辦法達到基本工資,將補貼差額最多兩年。
他說,名額、年齡限制等「遊戲規則」需要再討論,初步計畫以二、三十歲農民優先。
除此之外,農委會輔導處明年也將編列一.二億預算,擴大實施「農民學院」,針對四十五歲以下農民培養農業專業技能,經過廿三天訓練即可進入農場見習四個月到兩年。
農委會輔導處指出,目前全台有一六七家「見習農場」,明年起這些「師傅農民」必須經過訓練才可繼續申請,農場每指導一位學員,農委會將每月補助一萬元,農場也須簽約,承諾每個月至少支付學員一八七八○元。
對此,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陳吉仲認為,讓年輕農民務農是很好的誘因,不過如何計算利潤、價格波動,執行面很重要;台大農經系教授徐世勳則認為,應該要訂「落日條款」,不要又餵錢變成「福利部」,提升農業競爭力,還是要從教育、輔導與技術轉移著手。
三十二歲雲林柚農郭立偉說,農民不用報稅、沒有老闆支薪,怎麼知道賺多少?「很容易有弊端。」他認為,年輕人返鄉務農欠缺的是「希望」,「就像工地打工每月六萬,為什麼沒人要做?年輕人覺得沒前途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