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昨日公布100年度「大專校院產學合作績效評量」結果,臺大、成大、交大、中興、臺北醫大5校在3項指標均名列績效優良榜單,入榜者均以國立頂尖大學及醫學大學為主,人文社會科學大學無法擠進榜單。其中,「智慧財產收入」指標以成大1億1600萬元奪冠,交大8300萬元排第二,臺大以5800萬元排名第3,且較上年度慘跌近5000萬元,銳減幅度也最大。
行政院於民國95年針對「大專校院產學合作績效」3項指標分別訂定目標,包括「研發經費來自企業比例達10%」、「開創智財收入比例佔政府直接投入研發經費達1%」與「孕育新創企業家數達800家」。教育部最新評量結果出爐,唯獨「研發經費來自企業比例」1項尚未達標。
教育部高教司長黃雯玲表示,近5年大專產學合作明顯成長,「智財收入占政府直接投入研發經費比例」從0.5%增至1.7%,「孕育新創業家數」從446家成長為1172家,兩項都已超過預期目標。
黃雯玲指出,大專校院研究經費仍以政府投資為主,近年企業投資金額不斷成長,100年度企業投入46.88億元,捐助比例較99年度8.05%成長1.33個百分點,5年來則從5.19%上升至9.38%。她坦言,原本預期100年能夠達標,結果出爐僅9.38%,還好差距有限,盼明年企業投資比率突破10%大關。
黃雯玲表示,若進一步觀察企業投資各校研發經費,臺大100年度引進4.2億元最多,成大也有3.6億元,中國醫大、高雄醫大與臺北醫大3所私校引進金額均突破1億元。臺大研發經費來自企業的金額雖然最高,但開創的智慧財產收入卻出現銳減的狀況,足足比去年銳減43%,去年智財收入超過1億元,今年卻剩下5800萬元,下降幅度較大;反觀成大的智財收入依舊維持水準,以1億1600萬元穩居龍頭,交通大學也有8300萬元。
高教司科長倪周華表示,「研發經費來自企業比例10%」未達標,主因是遇到97年金融海嘯,企業投入研發有暫緩成長,另外,金融海嘯後政府增加對研發的投資,使該指標的「母數」增加,比例相對拉低。但這些都不能當作未達標的藉口。
倪周華指出,今年績優名單學校均以頂尖大學與醫學大學為主,畢竟理工農醫實用性較高,企業需求較強,產學技轉機會也較大,人文類型大學確實比較吃虧。進榜學校大部分受惠於醫學院,中興大學則是農學院有不錯的表現。
100年度績優學校成果豐碩,例如臺大研發出12分鐘診斷子宮頸癌的儀器;成大將自體免疫技術應用於漁業養殖;北醫發展出傷口癒合小分子新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