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豪(作者為中興大學歷史系博士生,大學講師)
對岸外交部發言人在10月31日答詢記者時聲稱:「日方應正視釣魚島形勢已發生根本性變化的現實」。對台灣而言,此語不是單純的外交辭令,實而提醒台灣也應正視這個「根本性變化」。
其實釣魚台爭議,歷來就是台灣與琉球(沖繩)間的問題,因釣魚台過去原是台灣與沖繩漁民的漁場,台、沖早在1939年便已爭奪過該漁場,引起中央的農林省、拓務省出面調停,並取得「共同開發」的結論。
二戰結束後,台、沖分別成為中華民國與美國的統治地區,使釣魚台海域的爭議,變成中華民國考量美國動向的依據之一。於是此後在釣魚台海域發生的諸多事件,如1955年第三清德丸、1968年由金吉隆廿號所引發的沖繩控訴台人「侵入」釣魚台、1969年打撈銀峯號沉船等,幾乎都在台灣當局「認為」釣魚台被美國「控制」的情況下,做出容讓之舉,也因而造成釣魚台被美國理所當然地視為琉球附屬群島,一併「歸還」予日本之結果,此即日本所以老神在在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為美國承認日本對沖繩的「剩餘主權」,而釣魚台既被視為沖繩一部分,日本當然從而擁有對釣魚台的主權。其餘國際法上的論據,都只是在此權力背景上的錦上添花。
但整體來說,台、日、沖、美各方在1968年以前,均未對釣魚台有何積極動作,直到該年因盛傳其下方蘊藏豐富油礦,日、台才開始從事探勘、開採。
台面臨邊緣化命運
1969年5月聯合國確認礦藏存在後,更讓台灣當局開始思考如何取得這些礦藏利益——請注意是礦藏利益而非釣魚台主權——最後決定拋下對釣魚台的主權主張,以《大陸礁層公約》為有權開採的立論依據,避免強調主權時可能造成的「中華民國地位」爭議。 亦即此時台灣不但沒有宣告對釣魚台的主權,還刻意淡化主權色彩。直到後來民間保釣意氣益發膨脹,當局為安撫民氣、爭取支持,轉而聲稱自己向來主張擁有釣魚台主權。
但也因其乃是為了國內政治的目的,才改變對釣魚台的立場,於是許多不符史實的「證據」,逐漸被製造宣揚,造成今日國內對釣魚台問題莫衷一是的情形。
因此,釣魚台問題原先根本沒有對岸的參與空間,但如今卻儼然成為中日之間而無台灣的領土爭議,這將使台灣在距離最近且尚能主張的島嶼問題上,面臨被邊緣化的命運。
對台灣而言,所謂「根本性變化」不在釣魚台爭議從法律面轉到政治面,因為其本質原就是國際權力的變化,差別只是權力者的成員改變而已。 但政府若再不提出有效辦法,真正的根本性變化將會是台灣從此失去對釣魚台的爭奪機會,最好的狀況也只是讓釣魚台成為中日爭奪後、台灣再向其勝利者搖尾乞討的恩賜。這對台灣人而言,將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