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興新聞/媒體公關組】興大國際通識講座 王丹:網路與青年是中國民主化的希望

【興新聞/媒體公關組】興大國際通識講座 王丹:網路與青年是中國民主化的希望

更新時間:2012-11-29 18:09:54 / 張貼時間:2012-11-26 16:28:56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秘書室媒體公關組
2,044

 

   

  【興新聞】


 

興大國際通識講座  王丹:網路與青年是中國民主化的希望

張貼. 2012/11/26 下午 04:26:37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王丹(右)23日在中興大學開講

演講吸引250名聽眾入場座無虛席提問踴躍

王丹(中)會後與中興大學學生合影

國 立中興大學23日舉辦國際通識講座,邀請到中國著名民運人士、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客座助理教授王丹蒞校演講,吸引250名聽眾到場聆聽,現場座無虛席,連走道也坐滿認真做筆記的學生。王丹以輕鬆詼諧的演講風格,談他對十八大的觀察、中國當代社會的剖析、對中國民主化的看法。王丹認為,中國民主化的希望寄託於公民社會的壯大,而網路與青年則是公民社會發展的關鍵。

王丹認為,2012年對中國來說是驚心動魄的一年,從王立軍事件、陳光誠事件到習近平神隱事件等等,反映權力鬥爭的激烈。十八大新一代領導班子由太子黨勝出,王丹分析,太子黨完全不同於團派的政治性格,將會讓未來中共高層非常不穩定,導致高層內部突發事件的可能程度會比胡溫時期大為提高。

而太子黨不同的政治性格也是中國未來可能變化的變數,他認為,太子黨的特色包含:一、個性情緒化;二、派系鬥爭激烈;三、明顯地表演性政治手法;四、個人色彩鮮明。

王丹認為,判斷「中國模式」的成功,不應由單一的經濟數據來看,而應從綜合的社會指標來評估,中國模式特點就是「高增長、低人權」,如果沒有低廉的勞動力怎麼可能有中國經濟的高成長。中國的現狀是人民對政府普遍不滿、不相信,但是可以接受,原因在於沒有替代的選項,也無法替代。他與許多年輕人接觸的過程中發現,新一代其實對現況是存在強烈的無力感。

談到中國的未來,針對經濟發展能否導致民主化,他認為,經濟增長並不一定帶來社會穩定,經濟增長不是重點,重點是經濟增長的成果是否讓人民分享、經濟增長成果的分配是否公正、經濟增長是否以自由與公正為代價、經濟增長的過程人民是否有參與感。

王丹認為,走向中國民主化的三大絆腳石,分別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的民族性以及似是而非的觀念,有人說,在中國的國情下,發展民主會導致社會動盪,他表示完全不能同意,民主不是人民天天上街,目前提出的憲政改革並不是立刻通過普選和多競爭產生議會或者政府,也不要求立刻全面開放言論、出版、集會等自由。憲政只是要求通過法制規範公權力的行使,緩解在專制環境下的市場化產生的社會不公平,因此是有利於社會穩定的。

對於中國的政治改革不可能寄希望於當局,因為「裝睡的人叫不醒」,再加上當權者的政治權力與巨大的利益結合在一起,主動改革的可能性根本是零。但他還是對中國的民主化充滿信心,他認為,希望在於公民社會的發展,網路與青年則是公民社會發展的關鍵。

網路具有傳播迅速、難以監控的特性,將發揮啟蒙、凝聚關鍵少數、消除恐懼、成為新的衝突點的作用。他從中國九○後的年輕人身上看到中國未來的希望,年輕人舉辦遊行、連署、公民報導等等都是中國公民社會存在的表現。

中興大學今年首度舉辦國際通識講座,10月份以「人權不對等、正義的真義」為主題,展開為期7週的影片欣賞與講座,內容結合國際社會與臺灣本地的議題,以播放與主題相關的紀錄片,並請學者專家於映後來與大家做深度對談的方式進行,希望能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領師生認識在全球化時代下不能忽略的議題,同時提高大家對台灣本地與國際社會的關懷,藉此提昇師生的國際觀與在地視野。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