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活化休耕地,休耕補助明年改為一年只補助一期,並獎勵轉作。不過,農委會「一國兩制」,近萬名「平地造林」農民明年仍可領兩期休耕補助,部分農民甚至還可續領十九年。政策明顯不平,如何說服老農?學者說,農地種樹後就無法恢復農用,與提高糧食自給率背道而馳。
平地、山地造林獎勵 差四倍之多
我國平地造林始於二○○二年,總統馬英九第一任競選政見,宣示八年平地造林六萬公頃。為達成目標,農委會二○○九年起「加碼」獎勵,平地造林二十年每公頃共可領二百四十萬元,但山坡地造林僅六十萬元,兩者竟差四倍之多。
農委會解釋,平地造林由於在休耕地上種樹,可多領一年二期共九萬元的休耕補助,二十年為一百八十萬元,再加上與山坡地造林一致的造林獎勵金六十萬元,所以金額比較高。
學者︰一旦平地造林 良田難回復
根據統計,目前平地造林面積約一萬四千公頃,其中一萬一千公頃為未領休耕補助的台糖地,另三千公頃為私人農地、約萬名農民所有,去年與今年都還分別有七、八百公頃申請。
嘉義農民、「十大經典好米」得主莊有志說,休耕地造林的鳥害、鼠害多,而且日照不足,甚至樹根會在地下延伸到鄰田「偷吃」肥料。農民曾塗明說,部分林地雜草叢生,易吸引老鼠成群築窩,緊鄰的果園或地瓜田便遭殃,即使林地整理妥當,但只要成了麻雀、斑鳩的家,周遭稻田鳥害恐更嚴重。
中興大學森林系特聘教授王升陽說,樹冠有多大,樹根就有多廣,樹根深入土壤可達一、兩公尺,樹根會緊抓泥土,很難剷除,「農地種樹後根本不可能再種田、種菜」。政府應做好國土規劃、區位與樹種管理,並嚴加審查,否則優良農地難以回復。
台大農經系教授吳珮瑛強調,山坡地造林才能發揮國土保安、水土保持的功能,政府在生產糧食的農地上造林,與提高糧食自給率政策目標相互矛盾。既然要調整休耕制度,平地造林也應一併檢討。
農糧署副署長陳建斌解釋,休耕地的平地造林明年起改為獎勵六年的短期經濟林,農糧署加林務局的獎勵金一年九萬元、六年共五十四萬元,農民必須種植可以栽培菇蕈類或造紙的林木,農改場、林試所也會規劃造林區位,避免衍生週遭鄰近從事農作的農民抱怨。但舊約仍維持一年兩期的休耕補助,農糧署組長蘇宗振強調:「契約都簽了,必須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