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第2任期開始,大陸方面期待能與台灣開啟政治協商,但台灣當局謹慎小心的態度,讓大陸學者認為是執政的國民黨受限於「被汙名化」的思維;但台灣學者以民調為依據指出,台灣人民樂見兩岸經貿往來,但政治關係上仍傾向維持現狀。
台北會談昨天下午進行分組討論,在「兩岸關係的機會與挑戰」的場次中,去年台灣總統大選期間國民黨陣營拋出兩岸洽簽「和平協議」議題,引發台灣藍綠陣營的激辯,以及對岸的密切關注。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助理嚴安林昨天表示,台灣社會對兩岸政治協商存在 4個誤區,其中一個是怕被汙名化,國民黨擔憂兩岸開啟政治協商會被民進黨等獨派人士批評為「傾中賣台」走向統一,因而不敢越雷池一步。
另一個誤區則是經濟議題掛帥的思維,嚴安林指出,台灣社會認為經濟議題還沒談完,無法進行政治議題協商,致使兩岸協商中的「先經後政」淪為「只經不政」。他說,兩岸間的政治議題不協商與不處理,也會影響經濟合作,經濟議題與政治議題是可以同步展開,並行不悖的。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蔡明彥,則依據陸委會今年8月的民調數據指出,針對過去4年兩岸透過8次「江陳會」簽署18項協議,台灣民眾,認為對台灣整體發展「有幫助」的為46.7%,認為「非常有幫助」的民眾占11.7%,合計58.4%。當問到兩岸政治關係時,民調數據顯示,高達8成以上支持維持現狀。此外,民調中也有逾5成台灣民眾認為,中國大陸政府對台灣政府並不友善。
蔡明彥解讀說,這表示台灣民眾普遍樂見兩岸經貿往來,但在兩岸政治關係上,絕大多數主張維持現狀。「這顯示針對兩岸政治關係議題,台灣民眾的態度明顯較為保守,也導致兩岸認同出現落差。這個政治現實是兩岸必須面對的」。
蔡明彥強調,兩岸政治觀念價值差異甚大,「要台灣回過頭走封閉體系,這個不可能」、「大陸政治制度價值觀,有沒有可能跟上來?」他並稱,台灣內部若無法建立共識,在兩岸共識方面無法有具體的成果;台灣是多元社會,「不是菁英說了算」。
至於大陸新版護照風波,嚴安林說,「陸委會發表聲明、進行所謂的抗議,其實坦率講,大陸方面認為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這個自古以來就是這樣,根本不值得大驚小怪。」
他指出,如果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你要把長城、黃河、泰山也列到這一邊的相關證件裡面,我覺得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