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埔溫泉區哈比蘭明隧道於3年前嚴重坍方,已另闢日月雙橋取代原道路,卻引來外界質疑明隧道路段設計品質不佳,才又花錢另建橋樑。 |
信義鄉東埔溫泉區哈比蘭明隧道於三年前八八水災受創,考量原路線地質脆弱,決定另建日月雙橋跨越沙里仙溪,惟外界質疑當初明隧道建造設計時並未做好地質鑽探,甚至連地錨都未見設計,難怪道路一再坍方受損,如今又花大錢另造新橋,令人感到有浪費資源的問題。
網友臉書質疑 工程規劃草率
投六十線縣道哈比蘭明隧道於三年前因山坡坍方且路基流失,長達百米的明隧道路段流失,經另建新路替代後,明隧道已經報廢,但坍方受災狀況依舊存留現場,怵目驚心的景況也引起外界關切,質疑明隧道工程品質不佳。
有網友在臉書貼出受災照片,認為當年花錢興建明隧道,卻因地質探勘有問題,坍塌路段也根本沒打地錨加固,道路品質徒有其表,如今受災報廢,還另花大錢興建日月雙橋,工程規劃興建的過程實在令人感到草率。
工務段:當時尚有廿餘米腹地
公路總局信義工務段指出,明隧道約於二十年前所興建,精省後在九十一年間移交縣府養護並延伸明隧道長度,明隧道主要是防範道路上方土石崩落阻斷道路,當時因明隧道路段與河床之間尚有二十餘公尺的腹地阻隔,不至於受到溪流攻擊邊坡,因此並未設計地錨,但基樁設施仍相當穩固。
工務段官員強調,地錨設計主要是防止道路上邊坡的山坡滑動,必須視地質地形等環境條件,才能決定是否施設;新中橫公路有部分路段也有地錨設計,但若路基邊坡嚴重沖蝕,基樁受損還是會造成道路流失。
縣府:莫拉克帶來洪患釀災
縣府工務處指出,三年前,莫拉克颱風挾帶超大豪雨,邊坡勁流侵蝕、陳有蘭溪溪水暴漲等因素,投六十線有三處路基受損,隧道內近百公尺路基嚴重龜裂,由於明隧道是東埔對外唯一孔道,崩坍後造成當地近九百名居民和遊客一度受困。
縣府向中央爭取,以中國捐款補助二點八億元新建日月雙橋,該橋跨越沙里仙溪(陳有蘭溪上游),工程包括鋼拱橋二座,橋長均為一百三十一點八公尺,引道工程一百五十六點五公尺,路寬九公尺。於民國九十九年十月二日開工,一百年九月二十一日完工。
學者:地質、極端氣候是主因
朝陽大學營建工程副教授林基源和中興大學土木工程教授楊明德,於莫拉克風災後多次走訪陳有蘭溪探討災害,並提出論文報告,指地質及地形因素、九二一集集大地震、人類活動和極端降雨等,是造成當地災害不斷因素。
林基源副教授指出,國內道路開闢大都依山而鑿,後來為避免落石而增加設置明隧道,惟近年來,因極端氣候和地形地貌的快速變化,致使許多明隧道功能喪失,部分工程單位參考歷史災情,改採高架、大跨度、避開危險邊坡、河川匯流及攻擊面等設計理念,讓受災情形減小。
林基源並提醒,倘若無謹慎評估標準,全面提高道路橋樑標準,將造成政府整體的財務黑洞。
縣府表示,哈比蘭明隧道因上邊坡坍方問題嚴重,下邊坡又處於溪流攻擊處,日積月累下,地基因掏空流失變得極不穩定,才檢討變更路線;新闢建日月雙橋徹底避開敏感區域的路段,既可增加地方景觀特色,也能解決明隧道路段易受災問題。
業者:挺過賀伯、921、桃芝
東埔溫泉區吳姓業者說,明隧道路段早期被稱為大、小坍方地,經常落石阻斷道路,明隧道完工後,歷經賀伯、九二一地震、桃芝風災都未坍方,一、二十年來確實有助於改善溫泉區交通環境,雖此次八八水災因落石嚴重,加上下邊坡遭溪洪沖蝕,造成嚴重崩落,很難歸咎設計不當,反而是如今新橋完工後,更讓當地景觀與交通品質大幅提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