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複製動物科技大躍進!國科會研究團隊利用俗稱「呆子分核法」的新式胚胎複製技術,以更精簡且低成本的方式,成功培育出全球首例複製迷你豬,第一代並已順利繁衍後代。研究團隊計畫把這套技術推廣到畜牧業,繁殖培育優良品種。
研究團隊強調,「呆子分核法」跟傳統複製技術相較,繁殖效率高、優良基因遺傳也較穩定,不但可應用在瀕臨絕種動物保育,繁殖高經濟價值動物,也有助於人工器官移植研究。
英國科學家威默在一九九七年發表全球首隻複製動物「桃莉羊」後,各國競相投入複製科技研究,我國研究團隊也以相同技術陸續成功複製牛、羊、豬和兔子等動物。但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特聘教授朱志成指出,「桃莉羊」複製技術所須設備昂貴,造價動輒上百萬,過程也較繁雜,到目前仍停留在實驗室研究使用,無法推廣到畜牧業大量繁殖。
為突破傳統複製技術瓶頸,中興大學、東海大學、中山醫學大學和農委會動物科技研究中心,在國科會支持下,組成跨校合作團隊,從二○○九年開始投入新式胚胎複製技術研究,改良澳洲科學家維他發表的手工胚胎複製技術,研發出「手工卵子分切複製技術」。
朱志成指出,這套技術僅須一台複製顯微鏡和一支刀片,就可以卵子切成兩半,把沒有細胞核的半顆卵子,跟體細胞核融合成囊胚,再植入動物「代理孕母」體內,借腹生子。
朱志成以「呆子去核法」形容這套技術,只要會切西瓜、三個月內就能學會。所須設備僅「桃莉羊」的六分之一,而且一個人就可以搞定。每四個小時就可以製造三十到五十個移植胚,只中一半可以發育產下「新生兒」,繁殖效率也超過傳統複製技術。研究團隊已成利用這套技術培育出兩胎複製迷你豬,創下全球成功複製迷你豬的首例。
朱志成指出,第二胎產下七頭複製迷你豬,有五隻順利存活,已有兩隻懷孕生子,可惜的是,有一隻在懷孕過程因故死亡,另一隻則是母子均安,順利生下小小你迷豬,顯示這套技術已達成熟階段。研究團隊計畫把這套技術推廣到畜牧業,繁殖培育優良品種。
此外,因豬隻生理結構跟人類相似,被科學界視為最有可能發展成的醫治人類的移植器官製造工廠,研究團隊也不排除與醫學界合作,利用這套技術,研究複製各種移植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