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媒體報導】「全球首例」臺灣成功複製迷你豬

【媒體報導】「全球首例」臺灣成功複製迷你豬

更新時間:2013-01-31 10:14:13 / 張貼時間:2013-01-31 10:13:42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國語日報社
1,417

 

   

    【興新聞】


 

「全球首例」臺灣成功複製迷你豬

張貼. 2013/01/31 上午 10:11:58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稿源:2013-01-31/國語日報社/吳啟綜/臺北報導

臺灣研究團隊成功複製全球首例迷你豬,圖為剛出生的花斑迷你豬。攝影/吳啟綜

動物複製技術新突破!國科會昨天宣布,臺灣研究團隊歷經三年,研發新式胚複製技術,利用「卵母細胞分切與胚聚合」技術,成功產下全球首例複製迷你豬。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特聘教授朱志成表示,其中一隻已成功繁衍後代,顯示技術達到成熟階段,未來除了應用於改進優良畜種、產製轉基因動物、保種與拯救瀕臨絕種動物等用途,也可作為器官移植之用。

這項計畫由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生殖生物學研究室、中山醫學大學、東海大學與動物科技研究所結合的團隊共同研發。

一九九七年,出現全球第一隻複製羊桃莉,它是使用「體細胞核轉置技術」(SCNT),朱志成說,傳統SCNT技術有極高門檻,儀器昂貴、人才技術訓練不易,因此臺灣團隊參考澳洲科學家蓋博.維他博士推出手工胚複製的技術,成功建立「手工卵子分切複製技術」,以玻璃微吸管將受核卵子去核,移除其遺傳物質(染色體),再將供核體細胞移入卵子透明帶內融合。

朱志成表示,「手工卵子分切複製技術」產製成本比SCNT低許多,人力也可省三分之二,設備費用僅約五十萬元,而SCNT要兩三百萬元。臺灣動物科技研究所組長杜清富指出,新技術可一次複製六到七胎,傳統SCNT只有兩到三胎。

雖然臺灣研發的技術具簡便性、高效率、低勞力等優點,但複製動物因近親繁殖和基因改變,存活率不高。民國一百年團隊借一般品種母豬的子宮,生了七隻迷你豬,目前僅一隻存活,朱志成坦承,複製動物技術都面臨這個無解的「黑盒子」,很難斷定動物死亡跟複製技術是否有關。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