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經濟示範區今天定案,部分學者擔憂非台灣原料製成品可標MIT,會傷台灣農產外銷,且雇用外勞也衝擊台灣民眾就業率。
自由經濟示範區方案今天定案,農業委員會主委陳保基下午強調,農業一定會因此加值,不會只受衝擊。
他也對經濟部估台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農業年產值將減少新台幣700億元評述為「不可採信」。
不過,部分學有不同看法。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特聘教授陳吉仲說,原本規劃要讓自由經濟示範區使用中國大陸等原物料製成的產品掛上MIT後,10%產品可內銷台灣市場,預料衝擊很大;若確定取消,可減少衝擊。
他說,除5港口1航空城外,政府還在區內劃設農科園區,未來相關原物料控管須確實,否則原物料若流入內需市場製造使用,會衝擊台灣農業商機。
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蔡培慧說,不論是否取消10%區內製成品回銷台灣市場,非台灣農產製成品標上MIT,將摧毀台灣品牌;例如消費者怎能接受法國紅酒不是在法國政府認證產區製造,或者使用加州葡萄。
陳吉仲還擔心,掛上MIT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產品,會衝擊使用台灣農產原物料產品的外銷市場商機,分食台灣農特產品的外銷市占率,因為都掛MIT,消費者無法判別。
台灣民眾就業率是學者擔心的另一大問題。陳吉仲和蔡培慧都說,若政府准許自經區內使用外勞,薪資又獨立,會傷及台灣民眾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