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媒體報導】5台灣學者 參與國際研究 黃大一研究 促成恐龍胚胎學

【媒體報導】5台灣學者 參與國際研究 黃大一研究 促成恐龍胚胎學

更新時間:2013-04-16 08:45:59 / 張貼時間:2013-04-16 08:44:54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聯合報
1,402

 

   

【興新聞】


 

5台灣學者 參與國際研究 黃大一研究 促成恐龍胚胎學

張貼.2013/04/16 上午 08:43:31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稿源:2013-04-16/聯合報/張錦弘/AA4版/教育

中興大學榮譽教授黃大一等5名台灣學者,參與國際恐龍化石研究,在近2億年前的恐龍胚胎骨頭中,發現有機殘留物,且證實恐龍胚胎像鳥一樣,會在蛋裡面動來動去、且發育速度快,這項研究成果最近榮登頂尖國際期刊「自然」的封面故事,堪稱台灣之光。

這項跨時代的恐龍研究,由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教授賴茲領導,成員來自台灣、大陸、加拿大、澳洲與德國。黃大一說,論文才發表沒幾天,他用Google查詢,發現各國對於這篇論文的討論條目,已多達100多萬條。

黃大一指出,也因研究團隊對於恐龍胚胎有很多突破性的發現,促成「恐龍胚胎學」這個新學門的誕生,這項研究發始於10年前,黃大一在雲南發現世界最古老的恐龍「祿豐龍」的胚胎化石骨頭,距今約1.95億年。

之後他奔走多年,組成跨國研究團隊,找到200多根不同胚胎發育階段的恐龍骨頭化石。

有5位台灣學者並列為論文作者,除了黃大一,還包括成大口腔醫學所所長謝達斌、中央大學光電系教授張榮森、國家同步輻射中心工程師江正誠、成大博士後研究員彭信榮。

賴茲表示,從這些化石可觀測到胚胎的大腿骨快速成長,發現祿豐龍這類恐龍的孵化期可能很短;同時發現,恐龍類似現代鳥類,會在孵化中的蛋內動來動去,這也是恐龍胚胎有蛋內運動的最古老證據。

賴茲說,未來有可能萃取出恐龍的DNA,有助探索恐龍的遺傳及生理結構。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