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媒體報導】《國際專欄》政府治理力更新 最重要

【媒體報導】《國際專欄》政府治理力更新 最重要

更新時間:2013-04-19 10:39:50 / 張貼時間:2013-04-19 09:30:04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中國時報
1,573

 

   

【興新聞】


 

《國際專欄》政府治理力更新 最重要

張貼.2013/04/19 上午 09:27:10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稿源:2013-04-18/中國時報/A17/時論廣場

◎卓慧菀(作者為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目前擔任美國哈佛大學W eatherhead國際事務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在美國哈佛大學訪問研究,出席許多講座後,深覺能力建構(cap acity building)的必要性,應受到國人的重視且應深刻地植入人心。

能力建構是多年來國際經貿組織協助開發中國家的重要主張,亦即給魚吃不如教他釣魚。不僅非洲經濟發展的討論強調貿易能力的建構,前南斯拉夫與紅色高棉國際法庭的首席檢察官的演講也都在談司法能力的建構。然而,在快速變化、激烈競爭的全球化環境中,我發現即使是已開發國家及成功的個人也同樣需要積極地建構能力,因為前行者若不建立新的能力,將為後來者超越。

窮者須建構能力以脫貧。某智庫研究員在商學院發表新書論述,概以微型信用貸款(microfinance)削減貧窮效果的正反論述皆有數據佐證,他深究雙方數據,發現反方採隨機抽樣,可信度較高。其兩年期研究也得到相同結論:借貸家庭雖降低消費支出,提高儲蓄及耐久財,然脫離貧窮的比率並不比未借貸家庭高,因此建議停止微型信貸的政策。本人提出質疑,表示量化研究僅能解答「什麼」,未能解釋「為什麼」。況且借貸家庭同時提升的市場、行銷能力因無法量化而未被納入研究;而兩年時間過短,其累積的能力與儲蓄也尚未充分發揮效果。若延長研究年數,或將發現彼等脫貧的機率明顯提高。

即使世界強權仍須建構新的能力。前諾貝爾獎得主、MIT教授Phil ip Sharp以「當物理學家給工程學者電子,他們創造了資訊科技革命;當生物學家給工程學者基因,他們將共同創造未來」,來說明基因科學的發展及生物學與工程學的結合將如何解決世界糧食短缺,並有效因應地球環境惡化及醫療的挑戰。當全場正陶醉在美麗新世界的想像時,也是前諾貝爾獎得主的與談人Walter Gilbert卻指出S教授過度樂觀,科技的創新或將增加糧食生產,提高人類處理環境及治療疾病的能力,但糧食、醫療資源及環保責任的分配則由政治決定。正如今日,政府間及國內政治力量的拉距已嚴重延遲問題的處理。

因此不只科技,政治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須加強。

跨領域研究的趨勢不僅在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亦然。有關貪汙的座談會,有政治、法律系教授分從媒體揭貪的效果、統治權取得方式對統治者貪汙的不同誘惑與節制,還有商學院教授分析富比士前百大企業在相關國家是否行賄對其營業額及獲利的影響,盼藉此尋覓抑制貪汙的最佳途徑。

更有人文、社會與自然科學的結合。過去有文字記載才為信史,哈佛考古人類學教授Michael McCormick解說考古學如何結合電腦科學、地理資訊系統科學、基因科學等,讓古物開始述說未獲記載的故事,進而重寫人類歷史。

個人的能力建構不僅改變自己,也可改變世界。Sasha Chanoff在甘迺迪政府學院敘述他如何在聯合國難民署工作中發現官方救濟系統中被忽略的少數難民的重大危險,因而創設「難民點」(RefugePoi nt),善用累積的能力與聯絡網絡,結合民間與官方資源,有效地在非洲多國協助難民脫困。

政府是否為國家建構能力,更是關係重大。芬蘭前總理Esko Aho(上圖,摘自網路)說明一九八九年蘇聯瓦解,使芬蘭頓失最大市場,但芬蘭政府八○年代對研發的投資適時發揮效益,使芬蘭得藉機融入世界貿易體系。

眾多討論中,能力(尤其跨領域能力)的建構一再被凸顯。北歐諸國及新加坡的例證說明良好的政府治理是國家進步的最重要因素;企業經營要成功必須掌握並創造比較優勢,而個人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更不允許原地踏步。政府、企業及個人不斷建構新的能力是立於不敗的第一要務。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