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媒體報導】老農新農向前走

更新時間:2013-05-06 10:21:55 / 張貼時間:2013-05-06 10:21:08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旺報
1,642

 

   

【興新聞】


 

老農新農向前走

張貼.2013/05/06 上午 10:18:43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稿源:2013-05-05/旺報/郭玫君

「薑是老的辣,辣椒是小的嗆。」台灣農業的兩代接力,同樣各具特色。新農不沿襲傳統農耕方式,但老農的經驗優勢,也是無價的資本。老農新農各展所長,為台灣這塊小土地,結出纍纍果實。

一改過去農夫就是「辛苦、貧窮」的印象,越來越多都市青年選擇返鄉當個小農夫。各地政府政策鼓勵,加上金融海嘯和無薪假後,掀起一波金融、科技新貴下鄉務農,年輕農夫逐漸冒出頭,也讓台灣農業呈現更多元的生命力。

許多年輕農夫有個特色,就是在傳統農業上注入「經營管理」的思維。台灣CAS優良農產品發展協會董事長楊世沛說,以前農民常常是同一種藥劑從頭用到尾,種的不好,就一直加量,但現代的農耕講究不同時間點用不同藥劑,甚至不需用農藥;一旦觀念錯了,可能使農藥成本高過種植收入。

農藥成本高 苦了農民

「台灣農藥價格實在太高。」中興大學植病系教授蔡東纂說,台灣僅少數自製農藥,其餘農藥都是由台灣260家農藥廠商進口原體來稀釋,但因農藥原體把持在4間外商手中,外商又有自己的經銷商,因此賣給廠商的價格非常高。

此外,農藥專利期間價格會飆漲,例如過去「年年春」1公斤1400 元,現在過了專利期,只要120元。這種環境下造成農藥價格推高,非法走私農藥風氣也興盛。

農藥成本太高,不利農民,但要轉型有機農作,又面臨產能有限難題,如何兼顧健康與經濟效益?許多年輕新農開始突破困境。

卸下科技新貴光環,劉佐龍返鄉農務已6年多,一談起茭白筍,臉上總是洋溢笑容。儘管自小父母都務農,自己對農業並非全然零概念,但他坦言,一開始太天真,傻傻跟著別人做,結果病蟲害多,收穫量少。

他選擇從「體質」開始,慢慢打好土壤的底子,漸漸減少藥劑用量,現在,他已能種出產量與品質兼具的茭白筍。

老農新招 找回美麗生態

另一名年輕農夫劉鑫約同樣標榜水果安全無毒,靠著沒有土壤也能栽培的特殊方法,每年都賺錢。

老一輩的農夫也不容小覷,紮實的務農經驗積累,加上神來一筆的巧思,不但有助突破農耕困境,也因看的更多、更遠,理解務農的辛酸,願意帶領團隊一起打群體戰。

10幾歲就開始下田,隨父親從事稻米代耕工作的農夫林清源,就曾為除草所苦。租耕的水稻田將近20公頃,光除草劑就得耗去數十萬元,一次與除草劑廠商談不攏價格後,卻發現另一項祕密武器:酢漿草。善用這項絕佳武器,不但天然除草,還意外找回美麗的生態。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