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媒體報導】服貿+貨貿+自由經濟示範區 學者:台灣農業恐連根拔起

【媒體報導】服貿+貨貿+自由經濟示範區 學者:台灣農業恐連根拔起

更新時間:2013-08-30 09:59:19 / 張貼時間:2013-08-30 09:58:29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1,772
   

【興新聞】


 

服貿+貨貿+自由經濟示範區 學者:台灣農業恐連根拔起

張貼.2013/08/30 上午 09:56:43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稿源:2013-08-30/自由時報/鍾麗華

 

馬政府跟中國簽訂服務貿易協議,中資可藉掌握通路影響台灣農產品銷售,但基層農民並不了解相關內容。桃園縣陳姓農民無奈地說,他也不想搞懂服貿的內容,只希望政府能保證他能繼續耕田,能養活一家大小,他就謝天謝地了

兩岸簽署服貿協議,一旦開放服務業經營銷售農產品,甚至進入米糧市場,業者與學者憂心最後連稻米也守不住,因為現在所有政策不僅「黑箱作業」、不清不楚,一旦「服貿」加「貨貿」,再配合「自由經濟示範區」,台灣農業將被連根拔起。

業者擔心中國米進入台灣市場

我國稻米產值超過四百億元,兩個期作面積總計逾二十六萬公頃。「中興米」行銷企畫經理顏志原說,服貿協議內容是什麼,政府不說,業者也不清楚,未來雖會有競爭者進入台灣市場,最終仍要看消費者選擇。

不過,「三好米」處長吳堂銘認為,政府對於服貿說得很模糊,讓人擔心連稻米市場也守不住。雖然短期內不會直接影響,但長期而言很難說,因為現在台灣米可以賣到中國去,中國米卻不能進來,中國不可能永遠單方面「讓利」,勢必要求平等互惠。未來會透過什麼模式開放?是在WTO稻米關稅配額的十四萬餘公噸之中,還是其他形式?令人憂心。

吳堂銘強調,台灣白米消費量年年衰退,每年每人僅吃四十五公斤的白米,稻米已產銷過剩,但在政府提高公糧收購價後,農民耕作意願大幅提高,也讓糧商的成本變高,因為價格因素,台灣米在國際沒有競爭力,更無法與中國競爭,而這幾年中國買台灣米都是政治性採購,無法持久。

中興大學農業政策中心特聘教授陳吉仲表示,最怕「服貿」結合「貨貿」,再加上「自經區」,從原料、物流、批發、零售,甚至到最後的餐飲服務,中資以「一條龍」模式經營,以後台灣人吃的全掌握在中資手中,不僅威脅糧食自給率,也衝擊消費者的食品安全。

台大農經系教授吳榮杰也說,物流通路掌握在別人手中相當危險,未來要賣什麼農產品都由他們決定,如政府能好好把關、堅持不讓步,「一條水管前面堵住了,後面怎麼會通呢?」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