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2013-10-05/經濟日報/B1/曹松清
奈米國家型科技計畫辦公室主辦的「2013年台灣國際奈米周(2013 Taiwan Nano)」2日在台北世貿一館登場 ,重頭戲「奈米科技傑出貢獻獎」也舉行頒獎,表彰其在學術研究、新創公司、技術轉移方面的傑出表現。
今年獲得「奈米科技傑出學術研究獎」有:黃國華、口亞紺、陳福榮、果尚志、孔慶昌、葉鎮宇、陳文章;獲「奈米科技傑出新創公司獎」是陳福榮;獲「奈米科技傑出技術轉移獎」有:李永春、荊鳳德、陳文章、歐耿良、洪姮娥。
交大基因體解碼
疫苗研發利器
交通大學材料系教授黃國華研究團隊研發單分子基因體解碼技術,可加速基因體定序,有助疫苗和藥物研發,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自然奈米科技(Nature Nanotechnology)」。他表示,團隊結合蛋白質電晶體、奈米科技和生物科技平台,只要1小時就能完成基因定序,只要500美元(約新台幣1.5萬元),且不需添加螢光,判讀準確率也提升。
中大幹細胞培養
登上國際期刊
中央大學化材系講座教授口亞紺與國泰醫院合作,成功發展造血幹細胞體外培養技術,讓傳統臍帶血幹細胞能夠快速純化與再生;也與日本國立醫院合作,引進建立「人類誘導型多能性幹細胞(ips cells)」技術,成果都登上頂尖「化學評論(Chemical Review)」國際期刊網路版。他並和凌慶東、張雍、武國璋執行國科會奈米國家型計畫,利用接有奈米片段的生醫材料,用於幹細胞生產、純化、培養與分化人類誘導型多能性幹細胞與人類間葉幹細胞,成果豐碩。
清華陳福榮
發展電子顯微鏡儀器
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陳福榮,與Professor Van Dyck合作研究,發展與天文物理學中哈伯方程式類似的理論,該研究受到天文物理大爆炸學說的啟發,發展出可由僅一個投影方向的電子出射波重構出三維的原子結構的「大爆炸原子分辨率斷層攝影學」。這項研究成果已獲國際頂尖期刊「自然(Nature)」雜誌刊登。
陳福榮的實驗室研發自製桌上型掃描式電子顯微鏡,並獲得國科會學研計畫支持,也獲國科會奈米產學計畫支持,著名的牛津儀器公司(Oxford)也與他的實驗室協議,共同發展「高分辨分析電子顯微鏡儀器」。他創辦「台灣電鏡儀器公司」,將會是國內第一家自有技術的電子光學儀器公司,並以此為基礎發展更高階的先進科學儀器。
發掘控制光場方法
促成奈米電路
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果尚志帶領國際研究團隊,以銀薄膜製作電漿子共振腔,並以氮化物半導體奈米結構做為雷射的增益介質,在國科會經費支持下,成功突破傳統半導體雷射受限於光學繞射的極限,研發出全球最小的半導體奈米雷射,未來可用為比現行的CPU速度快1,000倍的光子運算元件。這項研究成果登上國際頂尖期刊「科學(Science)」。
中研院研究員、清華大學光電研究所前所長孔慶昌教授研究團隊,領先美日,率先找出控制「光場(optical light field)」的方法,於光頻率範圍複製當前微波或無線電波製造多種形狀電磁波的技術。此項突破,讓科學家有機會製造出全光學波形的合成器。未來能促成奈米電路,主導化學反應,並直接改變光波波形,使資料的傳輸量有可能增加為現有的1,000倍,再度改變人類的生活形態。
中興太陽能關鍵材料
能源發展新里程
中興大學化學系教授葉鎮宇的研究團隊,成功提高「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SSC)」的光電轉換效率到達13.1%,以紫質分子作為關鍵材料,突破釕金屬錯合物20年來光電轉換效率始終停滯在10-11%的困境,該成果已發表於科學雜誌(Science),美國C&EN News及Scientific American紛撰文報導該項重大突破,此為全球替代能源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台大奈米纖維技術
獲發明專利
台灣大學高分子研究所教授陳文章與工研院、紡織所及交大合作,利用靜電紡絲技術製備成各種不同結構的功能性奈米纖維,操控纖維的結構為不織布型、多孔型、核殼型及定向性,進而控制其光電物理性質,並將其應用於多功能螢光感測的分離膜及軟性記憶體元件。已成功開發具備高靈敏度金屬離子分離膜,可廣泛應用分離工業廢水的銅、鋅及汞等。
另外,首次開發有機半導體混成電紡奈米纖維,可應用於非揮發性軟性薄膜電晶體記憶元件;已發表多篇學術期刊論文,包括被材料領先期刊Adv.Funct.Mater.引用為封面內頁期刊論文,並獲得發明專利,且將功能性奈米纖維技術移轉給國內產業及研發機構,對提升我國紡織及材料產業開發高附加價值纖維及研發人力有所貢獻。
交大奈米電晶體材料
改善功率損耗
國立交通大學電子學系教授荊鳳德表示,電子元件被大量使用,消耗地球極高能源,以美國而言,有一成的能源即消耗於電子元件。為解決此問題,他提出使用「高介電氧化層」材料於奈米電晶體,此創新可大幅改善功率損耗高達百倍之多,目前已廣泛的使用於積體電路中,且為超薄型電腦的關鍵技術。這次獲獎即為表揚他對功率與能源損耗的貢獻。
北醫奈米複合材
技術成功產業化
臺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歐耿良團隊成功開發「可降解性奈米複合材料」,授權茂傑生技公司落實技術產業化。利用特殊生物高分子材料,架構出三維空間的立體支架,結合人體組織移植與人工材料修復的優點,讓細胞可在其中生長並增生,並作為傷口部位暫時支撐,防止癒後患部凹陷。雙方將共同開發功能性「可吸收止血棉」,並於萬芳醫學中心及雙和醫院進行臨床試驗。
阿滋海默症技術轉移
生技業創新局
創投公司考量原因之一為生技公司長期與學術合作開發生技新技術,因此與台師大光電研究所講座教授洪姮娥進行前瞻的阿滋海默症的技術轉移,增加該生技公司的競爭力。該生技公司增資,擬投入研發阿滋海默症技轉技術產品,並推動全球市場。該案將增加就業人數,使台灣生技就業人口上升,增加台灣生技產業的產能。(國家型奈米科技研發成果產學橋接計畫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