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媒體報導】米有身分證 食在安心

更新時間:2013-10-22 16:49:33 / 張貼時間:2013-10-21 13:41:45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聯合報
2,063
   

【興新聞】


 

米有身分證 食在安心

張貼.2013/10/21 上午 11:49:23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稿源:2013-10-21/聯合報/A5/邵心杰、廖雅欣、段鴻裕、吳政修

稻米產銷履歷在台灣推動多年,但一直無法全面普及,成功個案不多見;近年來,宜蘭三星鄉公所以公所力量推動認證,為三星米加持,倒也打出一條活路,民間廠商也有成功模式。

國內稻米產銷履歷先驅之一的崑濱伯,四十年前就開始做「生產履歷」,記錄施肥、氣候等資料;他說,這是下期稻作的「老師」,有如農民筆記,到現在仍有記錄習慣;他說,生產履歷能讓消費者安心,也可合理施肥降低成本。

七十歲的台南後壁農夫林枝生種稻四十五年,從沒想到還要別人來教他如何種稻;不過,他花了一年的時間,合理施肥,減少農藥使用,填寫田間紀錄,辛苦取得生產履歷,「我家的米有身分證了,一切都值得」。

但各地的轉型並非都如此順利,宜蘭、彰化、雲林、嘉義等地,除了和農會合作外,鄉間很少有人在做稻米生產履歷,因為七成是老農,不會上網;「另一個關鍵因素,農民認為做生銷履歷對稻米價格並沒有幫助」,三星農會推廣股長賴俊宏分析箇中原因。

沒有生產履歷,如何提升消費者信任呢?三星鄉公所推出產地認證的「三星米」,從生產到收成,鄉公所檢驗室都會到產地抽驗,合乎標準才認證,全鄉一四四戶參與;鄉長黃錫墉說,不少不敢買市售米的民眾都跑來買三星米。

花蓮也有廠商整合稻農做生產履歷的成功案例,花蓮縣東里碾米廠董事長宋鴻琳十七年前接手家族碾米廠,他要求契作農民轉型,稻米經由中興大學、成功大學驗證,每包都有「名牌」標示農民資料,「只要掃描驗證碼,農民、電話、農田位置、水源等紀錄,都一目了然。」

宋鴻琳說,現在農民一甲地收入八萬元,是一般農民的二、三倍,上月銷售六十噸白米到北京,一公斤賣九十二元,創下台灣銷陸白米紀錄。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