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2013/10/21/蘋果日報/曾雪蒨/台中
小學生的右手,被小黑蚊(右圖)叮得多處紅腫。資料照片 |
小黑蚊在中彰投、甚至雲嘉南平地或山區都嚴重肆虐,許多民眾被叮咬的苦不堪言,立委林佳龍認為小黑蚊已影響民眾生活,對觀光休閒也造成嚴重影響,他在立院經濟委員會提案,要求農委會研擬「消滅小黑蚊大作戰」;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允諾,一年內將邀集相關學者,協調各部會提出小黑蚊解決方案。
林佳龍說,小黑蚊問題不論是在中彰投或是雲嘉南,乃至於新竹及苗栗,近年在低海拔地區不斷擴張孳生,尤其是台中市北屯、太平區、霧峰等較潮濕地區,甚至連平地科博館、美術綠園道等平地地區也有小黑蚊蹤跡,大小朋友都不勝其擾,小黑蚊已經成為嚴重環境問題。
市中心也現蹤
台中市環保局環境衛生稽查大隊大隊長陳星勻說,根據該局的監測,台中市目前除太平、大坑、東勢、石岡、霧峰等山區,市中心包括科博館、植物園近年來也成為小黑蚊高密度區,該局雖定期派員前往噴殺蟲藥,仍難以滅絕。
穿長袖餓死牠
專研小黑蚊的中興大學昆蟲系教授杜武俊就說:「全台灣只要有人的地方都有小黑蚊,只是嚴重程度不一而已。」他說,以吸食人血的小黑蚊,只要在潮濕的地方就可滋生,目前全台幾乎都已淪陷,不只是中南部地區,「噴藥只能維持兩天到一周,小黑蚊就會再度出現,建議防治小黑蚊要從全民做起」。 杜武俊建議,除了到潮濕地點穿長袖長褲做個人防護,讓小黑蚊無血可吸無法生存,定期清洗青苔、種植抑制小黑蚊香草做好環境管理,都是積極的防治作法。
殺蟲劑傷環境
陳保基表示,過去消滅小黑蚊使用噴灑殺蟲劑,會對環境造成破壞,所以大家研究小黑蚊,種植香草植物驅蟲,但小黑蚊繁殖力太驚人,農委會會努力跟生態、昆蟲等各界學者好好研究,找出最好的消滅小黑蚊方案。
小黑蚊 小檔案
◎名稱:台灣原生種的吸血昆蟲,學名台灣鋏蠓,俗稱「黑微仔」
◎分布:中南部較潮濕處,冬季較少見
◎外觀:黑色,比芝麻還小
◎活動:最活躍時間約上午11時到下午3時
◎症狀:遭叮咬處會奇癢無比、部分出現紅腫、過敏起紅疹
◎預防:到戶外穿長袖長褲,外出前擦防蚊液 遭叮咬後應冰敷,若仍不適應就醫
資料來源:台中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陳敏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