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媒體報導】台灣農技團 金三角掃毒40年

更新時間:2013-11-04 13:09:00 / 張貼時間:2013-11-04 12:58:10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聯合報
2,040
   

【興新聞】


 

台灣農技團 金三角掃毒40年

張貼.2013/11/04 上午 09:43:39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稿源:2013-11-03/聯合報/A10/社會/張嘉芳/泰國清邁

四十年前台灣農技專家深入泰北安康山區,當地沒水沒電、一片荒蕪,上山得步行七個多小時。 記者張嘉芳/翻攝四十年前泰北金三角山區野草叢生,台灣農技專家長期在當地協助高山蔬果及花卉種植等農業開發。圖為「安康農場」一景。 記者張嘉芳/攝影

參與「泰王山地計畫」 讓當地人了解 高山水果經濟價值遠勝罌粟

過去泰北金三角山區野草叢生,山民生活貧困,只好種植毒品罌粟改善生計。台灣四十年前參與「泰王山地計畫」,派遣農技專家前往協助種植高山蔬果及花卉,希望消滅毒品;如今泰北「安康農場」已成國際觀光勝地。

今年適逢台泰合作四十周年,泰王山地計畫實際負責人、泰王堂兄「畢沙迪親王」受訪表示,台灣高山蔬菜經濟價值高,對當地農民有很大幫助,未來還能出口高山蔬菜。

位於海拔一千四百公尺的安康農場,四十多年前沒水電,台灣福壽山副場長宋慶雲受退輔會指派,擔任泰王山地計畫團長。帶領台灣農技專家到當地種植梨、桃、青梅、柿子,讓山民了解高山水果的經濟價值遠勝毒品,從而放棄種罌粟。

宋慶雲如今已九十一歲,外界稱他為「爸爸宋」。他回憶,四十年前的泰北山民就像吉普賽人,到處種植罌粟,一段時間就放火燒山。

當年他搭直升機到安康、大埔,複製台灣山地農場耕種經驗。因安康山區無道路連接,必須人力徒步將農作物運下山,並將山下米糧送至山區,過了廿年,山區才終於有水電。

中興大學駐泰國皇家計畫基金會農業服務中心顧問錢企越,是第一批來泰北支援的台灣農技專家。「走了七個小時,越過三個山頭,才到目的地。」他記得,當年安康農場沒有道路,全是碎石子,晚上走累了,直接在地上鋪報紙睡覺。

六十七歲的錢企越說,那時配合山上氣候,不斷修正果樹種植方法,安康從果樹,逐步擴展到蔬菜、花卉、造林與農村開發等。原被罌粟花圍繞的安康農場,現已生產約六十種溫帶蔬果及廿種花卉,單是玫瑰花品種就有三百多種。安康農場成了全球聞名觀光農場。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