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媒體報導】接軌國際 保糧食安全

更新時間:2013-11-19 11:18:19 / 張貼時間:2013-11-19 09:57:02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聯合報
2,045
   

【興新聞】


 

接軌國際 保糧食安全

張貼.2013/11/19 上午 09:50:10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稿源:2013-11-19/聯合報/A17/民意論壇/徐世勳/台大農經系教授

報載農委會「糧食供需年報」顯示,去年台灣糧食自給率為三十二‧七%,比前年下降一‧二%。然國人卻不認為台灣有糧食危機而瘋狂搶購存糧。

糧食自給率非檢驗糧食安全唯一指標,不應純以糧食自給率來代表糧食安全程度或做跨國比較,國際糧食安全專家對此限制相當清楚。

日昨筆者受聯合國糧農組織之邀赴羅馬總部出席專家會議,探討糧食安全與氣候變遷、國際貿易間的關係及因應對策。會議主席特別強調,根據一九九六年世界糧食高峰會的定義,糧食安全係指任何人在任何時候均能透過實質、社會與經濟的途徑有效的獲得充分、安全且營養之糧食,以迎合其飲食需要及糧食偏好的活力健康生活。

經濟學人雜誌所編「全球糧食安全指標」係依此定義建構的指標系統,將一○五個國家做排序,包含三大指標:一、是否買得起。二、是否供應得起。三、營養是否足夠及是否安全。二○一二排序:美國第一,日本十六、南韓廿一、中國大陸卅八。台灣不在排序裡面。但中興大學特聘教授陳吉仲依其公式,納入台灣計算排名為第廿三名,比日、韓落後一些。

值此全球供應鏈的大趨勢下,農委會高唱要引領台灣「農業國際化」,不僅相關檢驗檢疫標準要國際化,糧食安全的概念也宜與國際接軌。面對糧食危機,跨國合作因應更具成效,去年我國於APEC部長會議所提緊急糧食儲備機制的構想,有助維護區域糧食安全,可提高各經濟體因應氣候變遷維護糧食安全之能力,建議積極推動。新加坡不產水稻且糧食自給率幾乎為零,但為掌握國際糧源、穩定國際米價及促進亞洲糧食安全,最近與國際水稻研究中心合作擬成立國際稻米期貨及現貨交易中心,也值得借鏡。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