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興新聞/媒體公關組】魏德聖興大開講 暢談創作理念

【興新聞/媒體公關組】魏德聖興大開講 暢談創作理念

更新時間:2014-01-10 14:38:56 / 張貼時間:2014-01-10 14:32:13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秘書室媒體公關組
2,195

 

   

【興新聞】


 

魏德聖興大開講 暢談創作理念

張貼.2014/01/10 下午 02:30:16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興大惠蓀講座9日邀請|魏德聖導演蒞臨演講,暢談創作歷程。
興大文學院陳淑卿院長(右)頒發惠蓀講座紀念牌給魏德聖。
圖書館7樓會議廳湧入400多名聽眾,現場座無虛席,連走道也坐滿聽眾。

【圖文/媒體公關組】「首先想清楚要傳達的是什麼,並學會用克難的方式解決問題。」這是導演魏德聖投入電影業20多年一路苦熬過來的心得,1月9日下午,中興大學惠蓀講座邀請魏德聖蒞校演講,並由興大台文所陳國偉助理教授擔任主持人,展開精彩的對談,會場湧進400多位學生一睹導演風采。

魏德聖提及,自己23歲進入電影圈,40歲才拍第一部電影「海角七號」,中間17年他都一直在練習學寫劇本、學拍片,也曾經很克難地用5萬元拍20分鐘的短片,一路以來,慢慢存錢、慢慢培養拍片所需的能力。他鼓勵有心拍片的學生們,不要受限於資源不足而裹足不前,要先想清楚自己最後的目標,目標確認後,自然會知道該追求或自我訓練的方向。

「沒有錢要怎麼拍片?有資源了要拍什麼片?」他認為拍片不應是源自於迷戀導演的職位,而應回到最根本的問題--你想傳達什麼想法給觀眾。他開玩笑地說,選題材就像「選老婆一樣」,要找看對眼、最有感覺、最喜歡的,他會看書找題材,從中找到自己最想做的,「賽德克巴萊」就是看了邱若龍的漫畫書,才對霧社事件產生興趣,進而發展為電影。

魏德聖表示,從霧社事件出發,必須往前了解台灣與日本的歷史關係,往後了解事發後的影響,呈現當時的社會環境、政治制度與國際關係等脈絡,加強劇本的深度。他認為,電影除了能用故事滿足視聽覺的享受外,觀眾如能從中看到導演要傳達的訊息,獲得想法上的延伸,都是額外的收穫。

魏德聖說:「不要用好人或壞人的概念去看待每一個人,這部電影希望大家反思,當自己身處在那時的時空背景下,會如何處理劇中人物面臨的問題」。「賽德克巴萊」跳脫民族主義的框架,用更寬廣及人性化的角度處理歷史題材,其實也挑戰了現代觀眾的價值觀。

從「賽德克巴萊」版權賣到全球,美、日、中國大陸等國放映皆獲好評,證明即使是在台拍攝的在地歷史故事,也能夠行銷到全球市場。魏德聖認為,重要的是要對自己有自信,拍出自己的特色,自然會產生魅力獲得更多人的認同,而非一味地迎合國際市場的喜好,反而迷失自我。

會中,也播放了由魏德聖監製、馬志祥導演的「KANO」預告片,敘述日治時期由漢人、日本人、原住民組成的嘉農棒球隊從不被看好,到拿下日本甲子園第2名的歷程,嘉農棒球隊打破種族藩籬,震驚日本棒壇,也是台灣棒球的光榮源起。

魏德聖表示,許多人都曾問他為何三部片都與日治時期相關,他解釋不是特別迷戀日治時代,也無特定的政治立場,他只是想用感性的方式敘說台灣史中的殖民時期,提供大家一個看歷史的新角度,他未來也將持續以台灣歷史為題材,拍攝更多動人的台灣故事。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