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媒體報導】扈從+抗衡在國際強權下生存獲利

【媒體報導】扈從+抗衡在國際強權下生存獲利

更新時間:2014-04-16 08:36:32 / 張貼時間:2014-04-16 08:36:05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聯合報
2,821
   

【興新聞】


 

扈從+抗衡在國際強權下生存獲利

張貼.2014/04/16 上午 08:33:04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稿源:2014-04-16/聯合報/袁鶴齡、沈燦宏

袁鶴齡/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教授(台中市)

沈燦宏/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博士(台中市)

太陽花學運以來,反服貿的學生與民眾提出「退回服貿」的訴求。然而,這種訴求涉及國內政治與國際政治不同的邏輯,如不先從兩種不同邏輯釐清「退回服貿」的背後意涵,學運所創造出對於改革國內民主憲政與兩岸關係發展的契機,可能瞬間消失或轉變成一種威脅。

從國內政治邏輯而言,國內所有行為者只要不是革命或政變,都會受到政府最高權威的保護和控制。換言之,國內行為者為了自利,權力小者都會儘量採取抗爭的手段,所謂「會吵的小孩有糖吃」,否則只要讓步妥協,利益常會被權力大者所占有。因此,反服貿者主張「退回服貿」,不論其反對理由是「反黑箱」,是反服貿審查違反民主程序,是反執政黨所稱的「利大於弊」,或是「反中國因素」影響台灣,都是以國內政治的邏輯,強調現實主義的競爭手段,爭取或保護自身的利益。

從國際政治邏輯而言,國際間的行為者還是以國家為主,國家之上不再有更高的權威,即所謂無政府狀態的邏輯。在這種邏輯下,權力大的國家為了爭取利益,當然會多採取競爭的手段,如同上述國內行為者在國內政治邏輯下所採取的手段。然而,對小國而言,除了要利益也要安全,否則若與大國硬碰硬,小者失去國家利益,大者恐威脅到國家生存。換言之,國際政治的邏輯下,小國為了國家利益和生存的兼得,有時候採取妥協合作的「扈從」策略是不得不的選擇,而不是一味採取競爭的「抗衡」手段。

因此,反服貿者若只遵循國內政治邏輯,「退回服貿」就是拒絕服貿,甚至要不要與對岸重啟服貿談判已不重要,而忽略了國際政治另一面「扈從」的手段。這種只見權力競爭的一面,而未見制度合作的另一面,對小國的台灣而言,可能獲利未得,即已喪失生存的機會。

為兼顧台灣利益與生存,兩岸服貿協議應置於國際政治的雙面邏輯來思考,即在「扈從」與「抗衡」手段間,或在讓步合作與堅持競爭之間要有所選擇和權變。反服貿者不能只看到中國大陸併吞台灣的野心,認為兩岸簽署的任何協議均有損於台灣,反對任何透過兩岸自由貿易加入其他區域經濟整合。而贊成服貿者也不能只看到台灣與中國大陸經貿交流的「利大於弊」,認為只有透過兩岸自由貿易,才有助於台灣加入其他區域整合。

最好的策略是綜合上述二者的混合策略,即反服貿者終要同意形成國內一致的服貿協議版本,而贊成服貿者終要拒絕以台灣生存代價換取任何經貿利益。如此雙方共同面對和承擔對外的「扈從」或「抗衡」,才不枉學運開啟民主憲政與兩岸關係改革的發展契機。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