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媒體報導】專家:滾動式治河 橋梁要更強壯

【媒體報導】專家:滾動式治河 橋梁要更強壯

更新時間:2014-05-07 08:40:19 / 張貼時間:2014-05-07 08:38:08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聯合晚報
1,639
   

【興新聞】


 

專家:滾動式治河 橋梁要更強壯

張貼.2014/05/07 上午 08:32:13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稿源:2014-05-06/聯合晚報/邱瓊平/台北

當年莫拉克風災沖毀霧台唯一聯外橋梁,也造成 附近地形大變動,原本的涓涓小溪瞬間變成一整片乾涸的碎石沙地,山坡地至今仍有崩塌痕跡。程宜華/攝影

天災、濫採砂石、河川地不當放租,加上日益頻繁的災害性降雨,讓橋梁、道路損壞事件層出不窮。學者指出,橋梁維護與河川整治息息相關,必須建立一套管理系統,透過滾動式觀察和管理,進行跨部會合作,才能因應愈來愈艱鉅的挑戰。

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特聘教授詹錢登表示,河道不只有沖刷問題,也會產生淤積,沖刷過於嚴重,橋梁可能被沖毀;但如果河床嚴重淤積,橋梁恐怕會被淹埋。河道變化必須要看集水區上中下游的泥沙傳輸行為,這是整體性問題。

「山河橋路共治」的治理概念,在台灣喊了好多年,直到八八水災暴雨釀重災,台灣面臨的嚴重國土威脅,才真正受到重視。中央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教授姚乃嘉指出,台灣全島面積才3萬6000平方公里,卻有2萬8000多座橋梁,台灣橋梁密度高、天災頻繁,加上河川流速湍急,沖刷問題嚴重,過去政府用最經濟省錢的方式,在河道最窄的地方蓋橋,面對氣候環境變遷,反而容易損壞。

他強調,河川、橋梁治理,從上游土地的使用、林地管理、水土保持,到中游河道整治、砂石採集管理,再到橋梁維護管理,都要一併考量,不能再各管各的。

中央大學橋梁研究中心主任黃俊鴻說,他曾好奇日本的橋梁為何沒有太多沖刷問題,詢問後才發現,日本的河川穩定性比台灣好,且橋梁基礎打得很深,沒有基樁裸露現象。由於台灣橋梁維護情況特殊,2015年世界橋梁會議,還把台灣訂為主題國,要探討台灣橋梁與河川的關係。

中沙大橋的河床中間處,因水流較大,河沙沖 刷潛堰固床工處、蜂巢塊與鼎形塊等設施的痕跡 相當明顯。程宜華/攝影

台灣地質條件差,愈來愈頻繁的暴雨、禁絕不了的砂石盜採,迫使橋梁設計必須採取更高規格設計。中興大學土木系教授林呈說,頻繁的天災導致河床抬升,若再碰到下一次洪水侵襲,河床砂石有可能再被帶走。台灣今後的橋梁設計,要採更高規格,且要因應可能的天災變化,才能讓橋梁更安全、發揮應用功能。

成功大學土木系教授陳景文則點出,「颱風、洪水、盜採砂石」,是破壞河相、改變河道流向的三大元凶。國內舊有橋梁多採簡支梁施工,工程比較簡單,加上落墩數多,若河川砂石遭濫採導致河床下降,洪水一來橋墩就被嚴重沖刷,很容易導致基樁裸露、危害橋樑安全。

八八風災後,公路總局全面清查老舊橋梁、進行整建。其中去年剛啟用的霧台谷川大橋,從橋墩到橋面高達99公尺,比原來河床到橋面只有10公尺第一號橋,「長高」近90公尺。

林呈說,台灣風災、地震多,災害常造成大面積崩塌,以八八風災為例,總雨量早已超過土地負荷,崩塌情況也超出人力能整治的極限。他強調,面對頻繁的天災,台灣的橋梁必須愈來愈「身強體壯」。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