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媒體報導】別再鄉愿 找回學術道德

更新時間:2014-07-14 10:12:24 / 張貼時間:2014-07-14 09:07:16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聯合報
2,802
   

【興新聞】


 

別再鄉愿 找回學術道德

張貼.2014/07/14 上午 09:04:20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稿源:2014-07-13/聯合報/齊心/中興大學教授

華盛頓郵報新聞指出,我國某位學者六十篇論文被撤除,對我國在國際上的學術聲譽影響極大;因為教育部長也掛名其中五篇論文,更受人矚目。

學術研究追求的是「真理」與「是非」,學術道德更是學術發展的基礎,如果學術論文有「抄襲、捏造、造假」的情形,該論文就一文不值,更談不上研究創新。引用其他人論文或自己學生論文都必須註明出處,也是學術界公認之基本道德。

但是,國內大學違反這些學術道德的案件,卻一再發生,主要原因就是教育部與各大學處理相關案件的消極態度,以及國內學術界瀰漫的「鄉愿」心態。

台灣是個小地方,各學門中的人都彼此認識或有派系,敢講真話得罪朋友或同行的人極少。只有類似這次事件,壓力來自國外,紙包不住火時,才認真處理。

一般而言,教育部都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交由當事人任職的學校處理。學校為了校譽,也因同仁情誼,往往大事化小,或拖延處理;或在處理程序中動手腳,蓄意安排特定審查委員,設法將「抄襲」說成「引用疏失」,或將「抄襲」解釋為「因外語能力之限制與寫作習慣不佳,並非蓄意抄襲」等可笑的理由;教育部也接受這些說法而予「備查」;縱然有學者向教育部與監察院建議改善,但都沒有結果。

科技部(國科會)與教育部的彈性薪資政策,也造成許多人盲目追求論文數量,為增加論文數量而互相掛名,這種「虛浮學風」雖然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人批評,但教育部與科技部卻往往聽而不聞、視而不見;一般社會大眾也不了解問題的嚴重性。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被譏為Stupid Chinese Index或Stupid Chinese Idea,許多大學教授仍然樂此不疲,盲目追求著作等身、論文獎金、加薪。

廣義的「學術道德」,除了抄襲、捏造、竄改數據,也包含「掛名不實、學術審查關說、代寫論文」。學術道德對學術研究、科學發展與高等教育有深遠的影響。教授訂定「行規」,規定學生發表論文時,要將教授掛「第一作者」,這種風氣就會代代相傳。

教授擔任學術審查時,放水、講人情、關說、派系鬥爭等情形也常有所聞,對學術發展也有嚴重影響,但是只有少數涉及刑案時才會被揭露。

大學教授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如果經查證涉及抄襲捏造等嚴重犯行,應該永遠離開學術界,不可以再擔任教職、參與教師評審或擔任學術主管。

歐美先進國家對違反學術倫理的處分,遠比台灣認真、嚴格,我國唯有嚴肅面對學術倫理問題,認真嚴格處理相關案件,摒除學術界的鄉愿風氣,才能挽救學術風氣。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