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老師作實驗,努力成為愛將,在業界闖出名號,保證學術路上步步高升。
「好的老師帶你上天堂!」這句話不只適用於投資理財,在大學裡,跟對教授作實驗,對未來絕對是助益良多。尤其是工學院跟農學院,許多人在三、四年級搶著修「專題」課,加入「實驗室」,雖然不比研究生專精「好用」,做的工作大多瑣碎,但可以在實作中快速累積經驗,跟教授拉好關係,升學就業也都不用愁囉!
大學的選課比高中自由的多,除了「大堆頭」的必修課,還有許多通識、選修,以及不算學分的「工作坊」、演講課程,到了高年級,許多校系還安排有「專題課」,讓學生跟著老師作實驗,參與研究案的發想、製作過程,算是一種研究所的「先修班」。過來人都強烈建議,學弟妹們若想進一步在學術界發展,千萬不要放過這類課程!
加入實驗室跟對教授 升學捷徑
專精奈米材料研究的博士生王棋禾,最先念的是雲林科技大學化工系,碩士班則念中興大學化工所,博士班考上台灣大學高分子所,能如此「步步高升」,和其實驗室的經驗脫不了關係。
王棋禾在大學時代,就在教授的指導下參與國科會研究案,慢慢接觸到材料製程的領域,到現在已經是老師的「愛將」,掌握了業界炙手可熱的技術。他說,學術界圈子小,同一個領域的學者頂多3、40 人,彼此互通有無,若對該領域有興趣,早一點跟老師打好關係絕對有益,「魚幫水,水幫魚,久而久之同領域的老師就算沒教過,也聽過名字!」
王棋禾說,通常工學院、電機、資訊、生化、傳播科系,到了三、四年級都會開「專題實驗」課程,內容就是跟在老師旁邊作助手,參與研究案的產製流程。
和一般課程不同,專題課通常專精於某一領域,採「責任制」學習,沒日沒夜地工作、睡實驗室更是家常便飯,學生則需要用盡自己的相關知識,逼自己學習不足的地方,絕對是既特別又難忘的經驗,他曾忙到從台中回到竹南的家,不到幾小時又得回學校,老哥都酸酸地說:「哪有人這樣忙的?實驗室的人都死掉光了喔!」
台大機械小美機器人 一炮而紅
有些實驗室的目標則是開發太陽能車、燃料電池、甚至是機器人,除了寫硬梆梆的論文,往往還能出國比賽、為校爭光,在日本,琵琶湖畔每年舉辦的「鳥人大賽」,最強力的參賽者就是來自這類型的大學實驗室。
在台灣,近年來則吹起一陣「機器人熱」,台大機械系的機器人實驗室便是其中一支,在教授黃漢邦帶領下,日前發表了最新開發的導覽機器人「小美」,能夠在展覽館中自動解說、帶領參觀者,還能利用雷射測距儀,避開危險的障礙物。
這類機器人運用的科技都不困難,但要將其整合在一起,就是一大工程,實驗團隊得在校史室中不斷測試、調整每一項環節,最後還得在發表會上練習解說,學習各式能力。
團隊成員之一、機械所碩士般二年級的林昆翰表示,機器人團隊雖以碩士生為主,但大學部高年級學生也能參加,一般都是跟著瞭解各項環節、認識這類技術的各種知識。不少人玩出興趣來,到研究所繼續投入,甚至博士論文也以此作為題目。
趁早打好師生關係 學長經驗談
台大化工系學生劉庭安也說,要申請國外研究所,「名字下總得掛一兩篇paper(論文)比較好!」大學部學生若不修專題課,很難使用到實驗室的器材、設備,也難請老師指導,因此站在「功利」的立場,高年級的「學士專題」雖然是選修課,但大家都會搶著修。不修的人則是想把時間省下來去補習,用考試的方式進入研究所。
台大高分子所的王棋禾建議,是否能進入實驗室的決定權在老師手中,學弟妹應在一、二年級趁早和老師打好關係,上課時留下好印象,成績也要不錯,否則對老師來說,多收一個人反倒成為負擔,「剛入學就得好好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