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興新聞】人治不整合 橋路河共治也頂不住

【興新聞】人治不整合 橋路河共治也頂不住

更新時間:2009-09-09 23:59:59 / 張貼時間:2009-09-09 23:59:59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1,506
 

   

【媒體報導】 【興新聞】


 

人治不整合 橋路河共治也頂不住

張貼.秘書室媒體公關組 2009/09/09 09:18:58   .

 

        橋河、路河共治是交通部未來堅持的重建方向,但橋、路、河共治不是常識嗎?為何現在卻要特別強調?官員坦言確實有「痛定思痛」的成分,學者則呼籲要從制度面著手,且連「人」一起共治,才能治本。

        八八水災甫發生,交通部長毛治國視察過災區後馬上拋出「橋、路、河共治」想法。昨晚,在內閣改組訊息紛亂之際,可望獲留任的毛治國直言,如不共治,重建後的橋梁與道路,「還是頂不住」。

        毛治國舉例,台十六線集集、水里間遭掏空的路基,肇因濁水溪深潮線往道路方向偏移;台廿七線大津橋則是因為河床淤積、通水斷面變小而導致斷橋。重建,勢必得結合河川治理。

        但政府部門的工程專家則直言,橋、路、河共治本來就是標準作法。橋要過河,設計圖要先送河川主管單位審查;橋蓋好後,河川治理就得配合橋梁保護,但顯然過去的搭配、整合有盲點,導致橋梁屢屢被河水攻擊。

        「方向是對的!」橋、路、河共治的想法,學界都表贊同,但方向對了,究竟該怎麼走?毛治國表示,要提高標準重建道路與橋梁,執行上有急迫性,如果河川治理單位來不及配合,交通部在重建時,就會一併治河,例如堤防等保護措施,交通部會一併施作。

        較無急迫性的路、橋,毛治國則希望治水優先,特別是最重要的清淤工作,交通部將會等水利單位治水方向出爐、有了一定成效後,再來處理路與橋的重建。

        這樣夠嗎?中興大學教授林呈提醒:「人也要共治才行。」他指出,橋梁設計標準提高、加大跨距有助安全,但橋梁提高,引道也得拉高,道路兩旁的民宅相對位置就變低,反而可能造成新水患,因此,橋河、路河的共治,不能忽略人的因素。

        學者籲各單位統合才能落實

        「制度面也要統合!」中央大學教授王仲宇直言,橋路與河分別由不同單位負責管理的制度一定要變革,要有更高層級的單位統合此事才能落實共治,否則,橋、河連對話都得耗費時間,如何談共治?重建,顯然還有好長的路要走。

        道路、橋梁的重建,路河、橋河共治已是確定的方向,以往一年得中斷好幾次的台七甲線英士路段,去年就是在公路總局、水利署聯手治理下,改善逢水必淹的慘況,被交通部列為路河共治最佳範例。

        台七甲英士段 共治最佳範例

        英士路段過去幾年幾乎是每有颱風、豪雨必斷,關鍵在於蘭陽溪在此處轉彎,公路成為洪水的攻擊面,路基屢屢被掏空,去年卡玫基風災時,路基遭掏空超過七百公尺,道路中斷十餘天才搶通。

        在交通部長毛治國要求下,公路總局去年復建此路段時,率先採取「路河共治」觀念,邀水利署共同處理,公路總局施作兩排加密路基,水利署則設計了突堤。

        兩排加密路基加強了道路承受攻擊的能力;突堤則可累積河川沖刷下的泥沙,對路基形成另一層保護作用,在「突堤效應」的作用下,治河、護路同步到位。

 


.回 興.新.聞 線.上.投.稿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