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興新聞/媒體公關組】中研院與興大團隊牛樟芝研究新突破 登國際期刊

【興新聞/媒體公關組】中研院與興大團隊牛樟芝研究新突破 登國際期刊

更新時間:2014-11-06 12:07:57 / 張貼時間:2014-11-06 11:59:05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秘書室媒體公關組
4,513
   

【興新聞】


 

中研院與興大團隊牛樟芝研究新突破  登國際期刊

張貼.2014/11/06 上午 11:15:25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11月6日上午中研院舉辦牛樟芝成果發表記者會,圖中左至右為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呂美瞱博士、李文雄院士、興大森林學系王升陽特聘教授、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曲芳華教授。

國立中興大學執行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所支持設立之頂尖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近日對於台灣重要藥用真菌牛樟芝的研究獲得重大的研究成果。子計畫「利用基因體學與代謝體學研發藥用與食療植物」是由食生系蕭介夫講座教授與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李文雄院士整合本校生技所曾志正講座教授、森林學系王升陽特聘教授、獸病所廖俊旺教授、生醫所闕斌如副教授、林管處簡世昌助理研究員以及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曲芳華教授等人所共同執行,於計畫執行期間針對牛樟芝的代謝體研究、防癌保健功效進行系統性的探索。

研究團隊發現牛樟芝中的樟芝酸A可藉由激活細胞內的醣皮質激素受體,進入細胞核內調控基因,而達到抗發炎的功效。另外,樟芝子實體中的「安卓凱因A」亦具有顯著的抗發炎功效,並從牛樟芝的子實體選定13種代表性的化合物,建立牛樟芝子實體的指紋圖譜,作為牛樟芝的鑑定、品質分級及生產品管的依據。

此外,並證實人工培養的牛樟芝子實體於牛樟木上培養九個月即可產生與野生牛樟芝相類似的成分組成。研究團隊證實,雖然牛樟芝在不同樹種的木材上均可出菇與成長,但是所產生之化合物與培養於牛樟木上菇體所產生之成分則大不相同,透過牛樟芝的指紋圖譜可快速並清楚的作出區分。目前研究團隊已在食品及農業化學領域權威國際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及民俗藥學代表期刊「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和「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發表六篇學術論文。

而本子計畫對牛樟芝所進行之系統化研究,包括優良菌種的篩選、代謝物的鑑定、品質管制標準的建立及功能性的確效等研究成果,已協助本土生物科技公司取得衛福部之健字號食品(第190號)並進駐國科會中部科學園區,生產行銷優質牛樟芝產品,為此台灣特有真菌之產業奠定科學之基礎研究。

    團隊於最近對於牛樟芝的基因組學研究更獲得重要的研究成果。在李文雄院士與呂美曄博士帶領下完成了牛樟芝的基因組草圖以及全基因組註釋。對於基因本體的功能性探討和途徑分析,揭示了牛樟芝有性生殖發育和代謝產物的生物合成機制。

本研究解析了菌絲體和子實體的轉錄體和差異性基因表達,並推衍出藥用二次代謝物的生合成;由基因表現及分析顯示,代謝物的生物合成途徑的基因表達與化合物含量的組織特異性有相關性。包括14-α-脫甲基酶(CYP51F1)在子實體用於中將羊毛固醇轉化產生ergostane (麥角甾烷)三萜類化合物,輔酶Q(COQ)用於在菌絲體的antroquinonol (安卓奎諾爾)合成,和聚酮化合物合成酶在子實體的antrocamphin (樟芝酸)合成。此重要研究成果可提供未來研發藥用策略關鍵新知識,國際專業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於2014年10月14日刊登這篇論文。此篇論文是首篇牛樟芝的全基因體研究,將有助於藥用二次代謝物的生物合成的研發策略,以增加生產有價值的代謝產物。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