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媒體報導】缺水就休耕、老犧牲農業 環團︰把水還給農民

【媒體報導】缺水就休耕、老犧牲農業 環團︰把水還給農民

更新時間:2014-12-27 10:43:14 / 張貼時間:2014-12-27 09:43:43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1,647
   

【媒體報導】


 

缺水就休耕、老犧牲農業 環團︰把水還給農民

張貼.2014/12/27 上午 09:43:10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稿源:2014-12-27/自由時報/A10/生活/黃淑莉、彭健禮、謝文華、黃佩君

新竹縣的二期稻作已經全面收割完,田裡的稻桿頭都悄悄冒出了再生稻,但卻面臨明年一期稻作將停灌休耕。(記者黃美珠攝)今年乾旱,桃竹苗地區明年實施一期稻作休耕停灌作業,不少農民跳腳批補助實在太少了,根本入不敷出。(記者洪美秀攝)

久旱不雨嚴重缺水,經濟部公布明年一期稻作將有四.一五萬公頃停灌休耕,是十年來最嚴重的一次。環團人士對擴大休耕決策相當火大,痛批政府本末倒置,總是先犧牲農民和農業,要求依法把水還給農民。

水利法規定 農業用水優先、工業用水在後

台灣生態學會雲林工作站主任陳清圳表示,水利法第十八條明確規範用水順序為家用及公共用水、農業用水優先,工業用水在後,政府應依法辦理,工業用水應讓業者自行透過農業尾水、海水淡化等方式取得,不應每次都先犧牲農業與農民。

環球科技大學觀光與生態旅遊系主任、雲林縣環境聯盟理事長張子見也指出,經濟部是水利法主管機關,每次只要水情吃緊即帶頭違法,長久以來犧牲農業成就工業,只顧財團不顧農民的作法,令人火大。他說,氣候變化劇烈,水資源問題只會愈來愈惡化,台灣糧食自給率不高,許多良田遭蓋農舍、種電,僅剩的良田又停灌休耕,國內糧食危機令人憂心。

後龍灣寶自救會會長陳幸雄批評說,政府不應該每次遇缺水時,就要急著先犧牲農民,一心只想保護工業,「政府花錢蓋水庫,裡頭難道沒有農民繳付的稅嗎?」

中興大學行銷系名譽教授吳明敏也批說,暖化乾旱已成趨勢,政府應建立長遠儲水機制和配套,不要讓農民成為每遇乾旱的受害者;缺水休耕補助款應全數由受惠的竹科等企業支付,不該全民買單。

暖化乾旱趨勢 政府應設儲水機制和配套

水利署表示,水利法十九條規定,若水源之水量不敷公共給水,得停止或撤銷十八條之水權,且應依損害情形給予補償。由於今年旱象相當嚴峻,若把目前水庫有限用水供給農業灌溉,水庫水位會急遽降低,恐無法達到明年五月底前不進入第三階段限水的目標,移用農業用水實為不得已的措施。

水利署︰停灌不得已 農委會︰公糧足夠

農委會農糧署署長李蒼郎指出,全國平均一農戶耕作一.一公頃,休耕影響約四萬戶農戶。每公頃八萬五千元補助款,四萬五千元由政府支應,另四萬元則由竹科等用水企業採使用者付費支應。

李蒼郎強調,台灣全年生產一百七十萬噸稻穀,消耗一百五十萬噸,目前公糧尚有八十七萬公噸,估計休耕只減產十二萬噸稻穀,即使到明年六月,最近一年的新鮮稻穀也有卅六萬公噸庫存,另每年因應WTO還進口十四萬噸糙米,糧食供應安全無虞。

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陳吉仲則表示,竹科和桃園工業區一年產值總計約一兆六千億元,而四萬戶農民若都領到八萬五千元,補助款支出約卅四億元,國家整體考量水資源分配,限農業用水看來是不得不的方案。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