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媒體報導】學者:農田大休耕 只為消化公糧

【媒體報導】學者:農田大休耕 只為消化公糧

更新時間:2015-01-05 14:11:10 / 張貼時間:2015-01-05 10:31:59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1,763
   

【媒體報導】


 

學者:農田大休耕 只為消化公糧

張貼.2015/01/05 上午 10:19:20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稿源:2015-01-02/自由時報/A16/鍾麗華/台北

近年米穀存量公糧收購除測量稻穀溼度,也要稻穀「留樣」查驗,「留樣」的稻穀掛在架上。

行政院上週宣布今年一期作休耕四萬一千公頃,面積為十年來最高,農委會未積極捍衛農民權益,確保農業用水優先於工業用水,外界質疑農委會是為紓解公糧庫存八十七萬公噸的壓力。不過,農委會否認,強調休耕是不得已的選擇。

中興大學行銷系名譽教授吳明敏表示,在上次總統大選前,農委會「政策買票」,在二○一一年五月宣布提高稻米保價收購每公斤增加三元,加上烘乾費二元,等於公糧收購一口氣提高五元,使得公糧倉庫收購年年爆滿。

馬選總統 農委會加價購糧 庫存暴增三倍

根據糧食管理相關法規,政府必須準備三個月稻米消費量的安全存糧,約三十萬公噸左右,過去每年維持三、四十萬公噸的庫存,但從二○一一年底開始,庫存量從六十萬公噸飆升,二○一二年為七十三萬公噸、二○一三年九十萬公噸,最近農委會公布的庫存量為八十七萬公噸,將近是法定庫存的三倍。

監察院因農委會「未能積極策訂有效去化新增公糧措施,肇致倉容緊迫」,給予糾正。吳明敏質疑,休耕政策規劃,農委會沒有站在農民立場,背後有降低公糧庫存的用意。

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特聘教授陳吉仲表示,休耕四萬公頃的農地,估計造成三百億元的損失,包括水稻產值七十億元、代耕產業二十八億元,及水田景觀與生態功能的二百億元。農業用水移撥給工業,應該「使用者付費」,不能由農業部門支付,補償金也應給農民而非地主,育苗、代耕、烘乾、碾米等相關產業的補償,也要一併到位。

農委會否認 今年缺水不得已的選擇

農委會解釋,水利署評估今年缺水四億公噸,確實需要四萬公頃的農地休耕因應,休耕是希望確保民生用水不至於進入限水階段,並非是要消化公糧庫存。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