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
習安會為什麼尷尬?
張貼.2015/01/15 上午 09:53:32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稿源:2015-01-14/聯合雜誌/蔡明彥/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
2014年11月,「亞太經合會」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日本首相安倍在會議期間,舉行兩國五年多來首次的高層會晤。近年來,中、日關係因釣魚台主權爭議和歷史問題陷入低潮,日本在2012年宣佈將釣魚台「國有化」,加上中國在2013年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讓中日關係雪上加霜。
習近平與安倍同意舉行會晤的原因,在於兩國外長在會前達成四點共識:第一、雙方確認將遵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的各項原則和精神,繼續發展兩國「戰略互惠」關係;第二、雙方將本著「正視歷史、面向未來」的精神,就克服影響兩國關係的政治障礙達成共識;第三、雙方認識到圍繞釣魚台等東海海域近年來出現的緊張局勢存在不同主張,同意通過對話磋商防止局勢惡化,建立危機控管機制,避免發生不測事態;第四、雙方同意利用各種雙邊及多邊管道逐步重啟政治、外交和安全對話,努力建構政治互信。
表面上,這四點共識的達成以及「習安會」的召開,為中日關係的改善帶來新的契機。但實際上,中國與日本欲完全改善雙邊關係,未來仍有變數。中、日兩國對四點共識中有關釣魚台是否存在主權爭議一事,出現不同的解釋。在「習安會」後,日本外相岸田文雄隨即對外表示:「日本政府認為釣魚台不存在領土爭議的立場沒有改變」,讓中國擔心日本可能背棄雙方的「共識」。
另外,在這次的中日高峰會中,習近平在公開鏡頭前和安倍互動冷淡,也讓日方質疑中國並未展現改善兩國關係的熱誠及善意,認為北京只是為了防止安倍抵制出席「亞太經合會」,才在對日關係上做出戰術性的調整。
中日領導人重啟高層會晤,某種程度展現了雙方願意修補關係的務實態度。但未來兩國欲重建政治互信、回歸「戰略互惠」關係,將會是個漫長的過程。中日在四點共識中提出未來應「逐步」重啟對話、建立政治互信的主張,說明了雙方瞭解無法立即重建政治互信的事實。而中國官方媒體對「習安會」進行冷處理,只簡短地引述習近平有關日方應「繼續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並且採取謹慎的軍事與安全政策」的談話,顯示中方有意降低外界對這次會談的期待。
整體來看,「習安會」為中日關係的改善跨出了第一步,或許可為中日關係帶來「止跌」的效果,但未來兩國政治互信能否順利「回升」,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