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媒體報導】台灣對美中要扈從又抗衡

更新時間:2015-04-13 10:13:18 / 張貼時間:2015-04-13 09:34:57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蘋果日報
1,501
   

【媒體報導】


 

台灣對美中要扈從又抗衡

張貼.2015/04/13 上午 09:31:06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稿源:2015-04-13/蘋果日報/A11/卓慧菀/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

籌設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是中國為持續其經濟成長,逐步邁向亞洲霸權大戰略中的一策略。台灣是否該加入亞投行也應放在台灣整體國家戰略中思考,而非個案地決策。美國更應理解台灣為何申請加入亞投行,甚至採取因應措施。

亞投行是中國一舉多得的好策略。中亞、東南亞、南亞許多國家或有豐沛的自然資源或有人力資源,充滿經濟發展潛力,卻嚴重缺乏電力、交通、通訊等基礎建設。中國籌建亞投行不僅可為其過剩的資金及產能找到出處,為其「一帶一路」的戰略奠基,同時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藉由亞投行,中國更可打破美日歐透過亞洲開發銀行、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在國際開發融資及國際金融決策上的壟斷,提高中國的政經影響力。亞投行不僅是「中國的馬歇爾計劃」,更因中國並非獨資進行,而係創設新的國際組織領導其他國家,而更勝一籌。

有人說台灣想加入的TPP及RCEP都是「憑邀請加入」的區域組織,而亞投行卻是「開放申請」的。台灣無法獲得TPP或RCEP的邀請,如果連開放申請的組織都不主動加入,那怎行?因為「可以」,就申請嗎?不,一般國家會深入評估利弊後才決策。

另一重要的申請理由是亞洲基礎建設的商機無限,但這似乎高估了「台灣的」商機。以亞銀為例,台灣挹注資金17.81億美元,佔股1.1%。至2013年底,亞銀累計貸款給44國2629項計劃2034億美元,其中台灣廠商總共承攬5.12億美元,佔0.25%。由亞銀經驗中可見,不論由政治或能力決定承包商,台灣並無特別的優勢。

況且因亞投行主導者是中國,台灣勢必在加入名義及國際決策上受挫。而馬政府透過國台辦遞交參與意向書的作法更把台灣加入「國際」組織的行為「兩岸」化。

馬政府在此案及M503新航道等對中國多所扈從,是否以此為國家戰略呢?但政府縱有扈從中國的戰略,也應與對岸談判一個讓台灣參與各個國際組織的整體安排,而非個案地申請加入一個。

此外,新加坡對中國可以既合作又抗衡,台灣為什麼不能既扈從又抗衡?政府為什麼不以此劣勢爭取美國的TPP邀請?美國與台灣有抗衡中國的共同利益! 

個人認為台灣以自貶的形式申請加入亞投行非明智之舉,但美國逼得台灣不得不做此選擇更是不智。

在大陸崛起的浪潮中,台灣不斷地被排除在國際事務,甚至區域經貿組織外。中國主導RCEP,不邀請台灣參加。美國主導TPP,即使台灣一再表達加入意願,也願為此更開放市場,仍得不到邀請。台灣的國際市場逐漸萎縮,中國市場對台灣的重要性不斷提升;在此趨勢下,美國看到了台灣什麼樣的前景呢?

中國不僅有亞投行、金磚五國開發銀行、上海合作組織銀行、一帶一路等國際經濟策略,更有不斷提升的陸海空軍能力,包括向太平洋發展的航空母艦。台灣離美國太遠,因此不是美國攸關生存的重大利益;但台灣落入敵人之手,將使敵人如虎添翼。

美國不邀請台灣加入TPP,對中國的顧忌是最重要的原因。但邀請台灣加入TPP,除了台灣是世界第20大貿易體、是WTO會員外,不讓中國輕易取得台灣不也可以是考量因素嗎?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