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媒體報導】誰賺走?消基會促查人為操控

更新時間:2015-04-17 15:03:24 / 張貼時間:2015-04-17 14:09:59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中國時報
1,488
   

【媒體報導】


 

誰賺走?消基會促查人為操控

張貼.2015/04/17 下午 02:08:43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稿源:2015-04-16/中國時報/A5/話題/許瀚分/台北

毛豬批發價格自元月持續下跌,降幅達2成6,不過卻沒有實際反映在銷售市場上,豬肉零售價自元月以來跌幅不及1成。肉商稱是延遲效應所致,學者認為,價差是因中盤經銷商過多所致,消基會則呼籲,公平會應介入調查有無人為操控。

目前市場豬源過剩,每天超供1000多頭,超供逾百分之5,導致批發價格直直落,但反觀銷售市場,零售價卻沒跟著大幅下跌,民眾質疑價差都被肉商賺去。

屏東豬農家出身的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特聘教授陳吉仲無奈地說,「這就是所有農產品的特性,農民的悲哀。」

陳吉仲指出,豬農養的豬到拍賣市場後,會進到屠宰場,再到傳統市場或超級市場上,由消費者購買。他說,豬價會在短時間內有所變動,但包裝、運輸等成本相對豬價而言,變動較小,因此價差最後都落在中盤商手上,「經過層層通路,到了市場當然就離產地價格很遠」。

消基會副董事長游開雄表示,市場機制可以容許合理的利潤,但批發價和零售價格的跌幅有3到4倍落差,就要注意其中有沒有人為操控或囤積的行為,公平會應介入調查,在豬價居高不下的情況下,消費者可以暫時購買其他肉品代替,以防荷包流失。

零售市場沒有反應拍賣市場價格,農委會家畜生產科長王忠恕表示,因延遲效應,一般而言市場零售價波動會比拍賣價晚大約1至2周。

肉商公會祕書長袁仁琦也表示,除批發價外,肉商還有店租、人力等成本,而且每個區域的情況都不一樣,所以平均批發價的降幅不會完全反映在零售價上,但市場的價格都有跟著調整,「沒有賺取暴利,價格太高也不會有人買」。

陳吉仲認為,要改善批發價和零售價間的落差,須減少豬農到消費者的中間通路,如果能成立物流中心,讓農民的豬可以直達消費者,市場就能比較確實反映出產地價,農民才不會被剝削。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