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頂尖成果系列報導】中興大學融合文化與科技,譜出數位人文新視野

【頂尖成果系列報導】中興大學融合文化與科技,譜出數位人文新視野

更新時間:2015-08-24 17:12:38 / 張貼時間:2015-08-21 17:16:06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秘書室媒體公關組
3,007
   

頂尖成果系列報導


 

中興大學融合文化與科技,譜出數位人文新視野獎

張貼.2015/08/21 下午 04:58:35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左至右為陳育毅計資中心主任、李育霖人社中心主任。

左到右為呂曼麗頂尖計畫辦公室秘書、洪慧芝副研發長、陳全木研發長、李政翰教育部科長、楊亞衡教育部助理、陳芳玲教育部專員。

編按: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推動至今已邁入第十年,今年3至8月教育部舉辦一系列成果發表會,向大眾展示各頂尖大學之傑出成果,秘書室媒體公關組也同步推出本校頂尖計畫成果系列報導。

 

8月份記者會今日(8/21)在教育部舉行,以「巨而能聚.良善社會」為主題,由各頂尖大學共同發表人文社會領域的成果。本校人社中心展現「數位人文創新價值體驗應用研究計畫」、「臺灣文學大典」、「數位典藏加值與商品化協同教學課程」與「擴增實境計畫」等重要成果。

國立中興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自成立以來便積極整合校內外資源網絡,形成跨校際、跨領域的「中臺灣學術社群」,並與中研院合作,運用數位技術,以數位加值應用媒體的方式,提升文史資料的創新服務實踐、拓展學術研究資源與文創產業價值,更結合了中部地區各公部門、NGO團體與地方文史組織,邀請其協力計畫,以促成更高的社會能見度與多元化的推廣渠道。重要成果包括「數位人文創新價值體驗應用研究計畫」、「臺灣文學大典」、「數位典藏加值與商品化協同教學課程」與「擴增實境計畫」等。

「數位人文創新價值體驗應用研究計畫」整合資訊技術與人文社會研究,以數位工具輔助人文研究。本計畫包含五個子計畫:子計畫一於國際平台Historypin創建了「城市變遷與地方記憶頻道」,並整合進「台中人文城市APP」;子計畫二於Localwiki建立「台中文學地景」,體驗中臺灣的歷史人文特色;子計畫三運用創新的觀光行動服務模式詮釋文字作品與餐飲,發展「埔里文學美食APP」;子計畫四則融合了校園記憶與動植物生態製作校園生態導覽APP─「興福人生小旅行」;子計畫五開發虛實混合遊程「時空旅人APP」,重現台中的歷史與記憶。現已邁入第二期整合階段,更積極結合中部地區的公部門與NGO團體一同參與。

「臺灣文學大典」計畫由2013年Newman Prize for Chinese Literature得主作家楊牧定名,成功整合Timemapper、Tour Builde與Timeline JS等多種數位技術,活潑呈現作家資料與作品,目前已完成建置楊牧、李昂、吳濁流、王文興、施叔青、路寒袖等作家的數位主題館。為推廣臺灣文學外譯,同時建置中英文版本,透過網路策展的方式,突破紙本出版的行銷瓶頸,增加臺灣文學的國際能見度。除了自行建置作家主題館外,也戮力於彙整散落各處,由不同單位製作的臺灣文學作家網站,並進行臺灣文學史的數位化建構工程,目標在於讓國內外讀者,可透過「臺灣文學大典」的時間軸,一窺臺灣文學發展的歷史軌跡。當下,本中心亦與國立臺灣文學館合作,經由共同策展等方式,推廣臺灣文學的能見度與社會影響力。

「數位典藏加值與商品化協同教學課程」受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委託執行,結合臺中教育大學數位系與文創系的師資,規劃跨領域的合作課程,強調培養協同合作、整合與溝通能力。該課程選用賽德克族作為主題,以中研院數位典藏網的資源為基礎,透過創意實作,讓不同領域的學生認識臺灣的文化,並共同設計出飾品、燈具與數位遊戲等深具巧思的文創商品。

「擴增實境計畫」由興大人社中心、藝術中心、資管系執行,運用擴增實境(AR)技術,挑選台中市的文化物件作為文創對象,以增進服務業及觀光業產值為目標。本計畫代表作〈與歐豪年共舞〉,以興大典藏之嶺南畫派大師歐豪年的水墨畫〈虬龍〉作為實物目標,當觀眾使用手機鏡頭對準畫作時,手機畫面會出現套疊於畫作上的3D動畫,以及歐豪年弟子許志義教授現身說法的專業解說,提供不同於傳統藝術導覽的賞析經驗。

國立中興大學人社中心在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的經費挹注下,在數位人文領域有亮眼的表現,這些開創性的研究成果,無疑對於文創、觀光、科技的結合與應用帶來具體且豐沛的貢獻。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