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媒體報導】台中農改場場長林學詩種出台灣好農情

【媒體報導】台中農改場場長林學詩種出台灣好農情

更新時間:2015-09-14 08:52:41 / 張貼時間:2015-09-14 08:52:29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1,696
   

【媒體報導】


 

台中農改場場長林學詩種出台灣好農情

張貼.2015/09/14 上午 08:51:43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稿源:2015-09-13/工商時報/A8/崔慈悌/星期人物

台灣都是小農,種出來的蔬果品質卻是舉世聞名,靠的就是一群技術高超、工作辛苦的育種人員,台中農業改良場場長林學詩就是其中的幕後英雄,30年來為台灣農業默默播種。

夏季是芒果季節,台灣芒果是不少人的最愛,不過愛文的纖維較粗,肉質不如金煌芒果細嫩,但金煌的香味和甜度又不如愛文。

這種「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的難題,日前被台中農改場與中興大學培育的新品種「台中一號」解決了,3年之後,台灣的消費者就能吃到兼有愛文香氣和甜度,肉質又細嫩如金煌的新品種芒果。

為何要等3年?因為種植水果需要長時間,每個新品種的育成、開發,更是「10年磨一劍」,光是「台中一號」研發過程就花費15年。

台灣不允許種植基因改造作物,因此每個新品種都是經過不斷的挑品種雜交而來,林學詩說,世界上沒有哪個蔬果的特性是十全十美,能耐旱的不抗病,能抗病的不好吃,而育種者就要能抓住每種好的特性,再把它們集中在一起。

這種工作急也急不得,他說,果樹有幼年性,種下去之後,前2、3年都沒有果實,必須等果實長出來,再去挑選後代中株形比較好、不要太高、又要抗病性越強的品系,選好後再來挑具有「經濟性狀」的果實,包括香氣、甜度、肉質等口感,一代代的再做交配,也因此新品種開發都需要長時間。

即使層層把關,選出符合預期的果樹,但因為市場接受度、成本等因素,「果樹育種的淘汰率超過90%,只有少數品種能夠在市場上站穩腳步,被廣泛的消費者接受」,也因此選擇推上市面的產品,都必須非常的審慎。

林學詩擔任台中農改場場長之前,長期在東部地區從事育種,在台東區農改場4年、花蓮農改場23年,多年來由他親手培育出來的品種,至今很多仍是目前市場的主力。

花蓮有名的觀賞金針5個品種,花蓮1號到5號,就是他精心培育出來,今年4、5月在花蓮吉安鄉種植大片各色金針,讓遊客大為驚豔。

林學詩培育的花蓮1號抗病毒冬瓜,也是至今市場上抗病毒最強的品種,由於不加農藥也能存活的很好,多數用在有機栽培。

憑藉豐富經驗,林學詩擔任台中場場長後,進一步利用當地的特色推廣新品種,像是高麗菜不耐熱,在台灣夏季大多數都要種在山上,林學詩到台中場後大力推廣兩個平地品種,台中1號、2號,目前在彰化種植面積每年已有2、30公頃。

即使辛苦耕耘卻不一定能收成,但林學詩說,只要花點時日不斷篩選,將不適合的特性慢慢淘汰掉,總會找到最適合品種,當成功培育出來的剎那,所有辛苦也都值得!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