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
幫寄居蟹找家 來捐螺殼
張貼.2015/10/26 上午 08:57:36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稿源:2015-10-23/聯合晚報/A7/邱瓊平/台北
東海岸小野柳經常可以發現寄居蟹蹤跡,近年來因為貝殼數量不足,寄居蟹被迫住進海邊的許多垃圾裡。但非天然的「家」,不適合居住,東管處募集來的鳳螺殼又快用完,小野柳站人員擔心寄居蟹無家可住,發起募螺殼運動,期盼民眾若到海鮮店享用炒鳳螺或是烤鳳螺,可收集螺殼,清洗乾淨,送給東海岸的寄居蟹。
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施習德指出,寄居蟹喜歡珊瑚礁和岩礁平台地區,東海岸和南部地區很容易發現牠們的蹤跡,但沙灘上的貝殼減少,讓很多寄居蟹面臨無殼可換的情況。
遊客撿拾、做成紀念品 大貝殼減少速度快
他說,貝殼減少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遊客撿拾,以及商人用大量貝殼做成紀念品販售,加上螺貝類棲地遭到破壞數量減少等因素,尤其是大形貝殼減少的速度更快,小貝殼目前還算足夠。
施習德說,寄居蟹必須隨著長大不斷的換殼,若找不到合適的貝殼,非洲大蝸牛的殼是不錯的選擇。寄居蟹要換殼時,不見得會附近正好有蝸牛殼。
由於寄居蟹是雜食性動物,垃圾堆附近常可以看到牠們四處覓食,在急需換殼又找不到殼的情況下,就會看到有些寄居蟹住進了沙灘上的各種垃圾裡,最常見的有瓶蓋、養樂多罐等,他還曾看過有寄居蟹住在比自己身體小很多的小瓶蓋裡,但只有肚子被包住,身體其他部分全都露出來。
5000隻寄居蟹被當寵物 僅有500隻活下來
有些人會買寄居蟹回家當寵物,施習德說,5000隻被抓走的寄居蟹,大約僅有500隻會存活下來。曾有人詢問,是否可用3D列印方式做出寄居蟹的殼,或是製作色彩繽紛的玻璃殼。他認為,不應用人工的方式,為寄居蟹訂製「家」,應該讓寄居蟹住在適合他們的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