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媒體公關組】興大作家講座 郝明義:勇於與過去不同

【媒體公關組】興大作家講座 郝明義:勇於與過去不同

更新時間:2015-11-20 15:28:27 / 張貼時間:2015-11-20 15:16:46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秘書室媒體公關組
1,938
   

【興新聞】


 

興大作家講座  郝明義:勇於與過去不同

張貼.2015/11/17 下午 02:14:42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郝明義11月18日在中興大學圖書館以「為什麼必須告別過去」為題進行演講 。

郝明義與學生一同合影。

【圖文/秘書室媒體公關組】「我們長期背對海洋,不會面對海洋。面對時候,只會破壞。」大塊文化創辦人郝明義11月18日下午在中興大學圖書館以「為什麼必須告別過去」為題進行演講,點出臺灣在政治、經濟、環境、教育、兩岸等領域上所遭遇的困境與轉型,並鼓勵年輕人「敢於與過去不同」,應更積極關注公共議題、改善社會。

郝明義從台電的核廢料儲存方式談起,對比起瑞士在處理核廢料時的嚴謹態度,臺灣的作法顯得粗糙且缺乏遠見。接著面對臺灣的現況,提出了四個問題,「政府失能,是怎麼失的?」、「經濟好不起來,病因是什麼?」、「面對中國,出了什麼問題?」、「臺灣還是可以生活的地方嗎?」

郝明義表示,臺灣的政治、經濟、社會面臨轉型期,政治面從威權分配到開放參與,經濟面從生產線/不良率轉變為網路/個人,教育面從接收/標準答案轉變成自由/探索,兩岸面從中國記憶轉變成臺灣主體,各層面皆需要新的價值觀,環環相扣。而轉型過程中,需要人民去思考要過怎麼樣的生活,臺灣才能從中找到適當的主體性。

郝明義近期的新書《如果台灣的四周是海洋》,書名很有意思,有人問他,臺灣的四周不就是海洋嗎?難道不是嗎?他的回答是:「地理條件上,是。但是在心態和認知上,我們不是。」他認為,臺灣四周環海,卻不懂得如何面對海洋,缺乏面對海洋動盪不定的勇氣與智慧,同時也必須認知到世界的變動是常態。

他認為,知識從來不只來自書本,未來台灣需要三種新人才,包含三個面向:西進大陸、開發全球、耕耘台灣。西進中國大陸,該避免的誤解是:「不能和中國大陸的人競爭,怎麼和全世界競爭」,西進大陸不是唯一的路,過去大陸未開放時,臺灣人領著皮箱到世界各國做生意,奠定了貿易王國的基礎,但大陸開放後,因與臺灣語言文化相近的便利性,反而讓臺灣人失去向外、向其他國家探索的勇氣與動機。而這三種人才的養成,都需具備數位化、國際化兩樣工具。

演講中,有學生提問,現今資訊管道眾多,如何進行資訊篩選。郝明義建議大學生應先找到自己的核心興趣,從關心的議題切入,並成為該領域的專家,進而成為全世界最了解此議題的人。當你跨入某一領域後,自然而然心中會有一個過濾網,幫你濾掉不需要資訊,資訊管道眾多看似紛雜,但現今卻也是訊息最流通、最便利的時代,年輕人應好好把握這種優勢,關心社會議題,進而參與改變。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