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別二十年,終於回家了!」國立中興大學文學院12月9日上午舉辦人文大樓落成啟用揭牌儀式,文學院長陳淑卿細數歷任校長及院長對大樓籌建之努力,以及文學院師生對擁有專屬院館之企盼,她在致詞時喜悅中帶著感性地說:「文學院二十年前搬離了弘道樓後,就一直在尋找一條歸鄉道路,如今那條返鄉之路已走到了終點,我們終於可以說,我回來了!」
人文大樓由弘道樓原址重建,銜接了文院師生的人文記憶。穿梭過密密的桃花心木林,摩挲過巍巍的雨豆夫妻樹,人文大樓位於興大西北側,是一棟矗立在蓊鬱樹海中灰白相間的雅緻大樓,也是興大文學院全體師生日夜期盼的新家。
中興大學文學院自1969年秋奉准成立,創院迄今近50載,不僅歷史悠久,也是中部地區唯一「國立綜合大學文學院」、1965年從三系小木屋時代,借用食科館,1976年搬入弘道樓、1995年暫遷綜合教學大樓、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偏安雲平樓、再回綜合大樓,始終沒有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建築。漫漫長路,2007年蕭介夫校長任內,在黃寬重副校長和文學院林富士院長擘劃下,加上時任研發長、現任校長薛富盛教授的鼎力支持,新人文大樓的建造規劃和資金順利到位,爾後在李德財校長督導,王明珂、陳淑卿兩任院長監造下,歷經6年,終於興建完成。
人文大樓總面積17,763平方米,為地下一層、地上10層的鋼筋混凝土建築,從外觀簡樸高雅的灰白設計,一樓內外由吳建福藝術家創作,「心之森」:「人文種子」雕塑與「蘊」之壁面作品。加上週遭綠樹蓊蓊鬱鬱,涓涓流水潺湲,獨矗校園一角提供優質教學研究學習空間與對面由校友林萬年先生捐建的語言中心大樓相互輝映,為中興大學注入人文藝術與語言訓練和數位媒體教學的新氣息。
興大文學院現設有中國文學系、歷史學系(含碩士班、博士班),外國語文學系(含碩士班)、圖書資訊研究所、台灣文學研究所、台灣與跨文化研究國際博士學位學程,培育文、史、圖書資訊科學與語言人才,涵育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對本土的認知與國際觀和世界觀,期能成為中部地區人文藝術的重鎮。
【陳淑卿院長致辭稿全文】
薛校長、各位文學院院長前輩、各位嘉賓、各位師長及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懷著喜悅而激動的心情在此歡迎各位嘉賓蒞臨文學院,參加人文大樓的落成啟用及揭牌典禮。對文學院的許多年輕新進的師生而言,這是第一次體驗擁有專屬院館的喜悅,而對年紀稍長、資歷較深的教師來說,這是一種久別重逢的感覺,因為我們曾經有過自己的家,二十年前我們搬離了弘道樓之後,就一直在尋找一條歸鄉道路,如今那條返鄉之路已走到終點,我們終於可以說:我回來了。
對我來說,這歷史性的一刻別具意義,因為民國六十五年,我初來中興大學就讀時,是第一批有幸進入剛剛落成的弘道樓院館就讀的文學院學生,那棟四層樓建築寫滿我們青春的回憶,也開啟了我追逐文學之夢的道路。弘道樓的結束令在座許多老系友神傷,但能在原址重建大樓,銜接人文記憶,也令人感到振奮。新大樓的興建得以完成,要感謝很多人的集體努力。首先要感謝諸位文學院的院長前輩,一棒接一棒的守護與建設我們的學院,為學院的蓬勃發展奠定紮實的基礎,接者要感謝頂尖計畫開展以來,過去幾任院長及學校高層主管的積極爭取,包括蕭介夫校長、黃寬重副校長、林富士院長、王明珂院長,蘇玉龍副校長,以及當時擔任研發長的薛富盛校長等人的努力,讓建設新大樓的願景終於可以落實,我有幸可以在最後一棒完成這歷史的任務,帶領文學院的師生走完這歸鄉的最後一哩路,感到無比的榮耀。我也要感謝文學院的全體同仁,院辦的夥伴,在過去這一年來的集體合作,讓搬遷與安置的工作可以順暢進行;此外總務處的同仁協助各個採購案的招標及驗收工作,備極辛勞,在此也要致上我的敬意。相信新的人文大樓將會開啟文學院向上提升的新契機。
最後我要再度歡迎與感謝各位嘉賓的蒞臨,讓我們懷者各位的祝福,一起來見證文學院的華麗轉身。謝謝。
|